“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实现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的最基本原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推荐的之一条就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为了宣传推广“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健康理念,帮助居民正确选择营养、优质的谷物,2017全民营养周的主题定为“全谷物,营养+”,中国营养学会组织评选出10种中国好谷物品类:全麦粉,糙米,燕麦米/片,小米,玉米,高粱米,青稞,荞麦,薏米,藜麦。今天,我们就对青藏高原的“宝物”——青稞进行介绍。
青稞是西 *** 民对当地裸大麦的俗称,因其在收获时内外颖与颖果分离,籽粒 *** 在外而得名。在其他地区也称青稞为米大麦、米麦、裸麦、裸大麦、元麦等,属禾本科植物。青稞特别耐寒,顽强生长,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物”,是青藏高原的标志性作物。吃一口香喷喷的青稞饭,喝一口热辣辣的青稞酒,看一眼惊艳灵动的 *** ,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青稞的营养知多少?
青稞含有多种氨基酸、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是集健康与美味于一身的绿色天然谷物。
不同地区的青稞蛋白质含量略有差异,青海地区青稞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0.7%,含有人类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中青稞中还含有在其他谷物中普遍缺乏的赖氨酸。总的来说,青稞中蛋白质含量低于燕麦和小麦,但高于其他谷类食物。
青稞含有碳水化合物75%,种皮较厚,100克青稞中含有1.8克膳食纤维。检测显示,青稞中含β-葡聚糖较高,总平均含量为5.25%。β-葡聚糖作为一种多糖,具有调节血糖、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力等生理作用。
粗脂肪含量偏低为1.5%,青稞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含量最多。
青稞中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多种维生素,其中100克青稞中含尼克酸6.7毫克。
青稞中含有锌、锰、铁、钼、钾、钠、钙、镁、硒、铬、磷等多种矿物质,其中100克青稞中钙的含量为113毫克,铁含量为40.7毫克,均高于其他谷物,但由于植酸等因素的影响,铁的吸收利用率一般。
青稞花样吃法
*** 的“炒面”——糌粑
将青稞洗净、晾干、炒熟后磨成的面粉,可做成糌粑,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食用时可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合,捏成小团食用。糌粑携带方便,能量高。
青稞粗粮八宝粥
将大米、小米、青稞洗净加水,还可以适量加入麦仁、红枣、花生米等,用高压锅煮,可得香糯可口、营养丰富的八宝粥。
青稞挂面
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配以青稞粉按、马铃薯淀粉等,可 *** 成营养和口感兼顾的挂面。
青稞馒头
青稞粉 *** 馒头与小麦粉基本一致,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发酵后蒸成馒头。
*本文图片源自 ***
马冠生博士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妇女儿童问题专家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崇尚,粗粮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很多有减脂健身需求的人群更是相信粗粮能让他们的身材更理想。
而粗粮之所以这么吸引人关注的原因却是GI值,即血糖生成指数。玉米、荞麦、黑麦等等都属于低GI食物,可真正称得上低GI食物的,还有青稞米,而且青稞米和大米一样,都拥有绝对的主食属性。大米向来是中原人赖以生存的主食,有着不可撼动的主食地位;而青稞却是被高原上的藏族人奉若神明的存在,是 *** 族的营养主粮。
虽然大多数人对青稞米的认知仍旧有限,但这却不能阻挡青稞米成为崇尚健康养生人士的心头好。
青稞米“三高两低”(即高蛋白、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和低脂、低升糖)的特点已经逐渐被更多人熟知,其作为健康食养主食的地位正在日渐提升。
影响青稞米成为低GI主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青藏高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最直观的大概就数青稞米中丰富的营养物质β-葡聚糖了。
青稞是目前世界上含 β- 葡聚糖更高的麦类作物,生物医学界普遍认为β-葡聚糖具有调节血糖,降低胆固醇,清肠排毒,提高免疫力等四大生理作用。
由此可见,青稞米中含有的β- 葡聚糖对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β- 葡聚糖含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其营养价值的高低。
要知道,青稞米β-葡聚糖平均含量5.25%,更低含量4.26%,在优良品种藏青25中含量达到了8.62%,是小麦中β-葡聚糖含量的50倍,这一数值远远超过同类谷物,是真正意义上,更适合糖友享用的健康主食。
在中华美食的千年记忆中,米饭和面食有着不同凡响的地位。可尽管如此,从健康食养的方面说,却没有任何一种主食能够像青稞米一样带给人们更为健康的主食选择。
营养丰富的青稞米不仅能够为人体带来大量的膳食纤维和丰富的微量元素,还可以让人体远离糖分侵扰,真正满足更多人对健康食养方式的迫切需求。
高营养低升糖的青稞米,你吃过吗?高碳水的精粮细面,除了直接转化为能量,剩余的碳水则很快转化为脂肪。而且精细的主食被身体分解为葡萄糖,血糖生成指数(GI值)非常高。
所以健身人士的餐桌上,对于主食的选择可以说是再三挑剔。不 *** 细主粮并不意味着抛弃主食,我们可以选择青稞米,来自于藏族同胞的生命粮。
生活在纯净的青藏高原中,辽阔的雪域高原,世界屋脊雪山净土,却是高寒缺氧的极端的气候条件,长期大量食用牛羊肉和酥油等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饮为乳、食为肉的单一饮食结构。但是 *** 却是我国百岁老人比较高的长寿地区之一。
专业人士都表示和食物有很大关系,这与当地人日常食用的青稞不无关系。
餐桌健康新主粮
青稞是青藏高原的瑰宝之一,是 *** 族世代培育筛选形成的特色禾谷类粮食。加工好的青稞看起来和小麦类似,但是却更加敦厚,不像小麦那样细长。
和其它主粮相比,青稞具有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的特点,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非常高。
- 膳食纤维
青稞中的膳食纤维含量约为16%,膳食纤维不仅让青稞的饱腹感更强,能够维持肠道的健康运行,吃饱无负担。
- β-葡萄糖
*** 农牧科学院研究表示,青稞中的β-葡聚糖含量在3.9-9.6%,其高黏性可抑制胃的排空,延缓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有效地延缓餐后血糖上升的速度,帮助稳定血糖。
青稞中还含有丰富的支链淀粉,B族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成分。而且作为低升糖食物,完全可以作为平稳血糖的新主食。
营养丰富,适合控糖人士食用,无论是中老年人、上班族、青少年,都是不错的主食选择。
/升糖指数只有25/
来自 *** 纯净高原
想到青稞,总是联想到 *** ,是一种非常遥远的食物,不过随着种植水平和物流水平的提升,这种优秀的主粮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料料推荐这款青稞米来自奇正药业旗下的青稞全产业公司。
在 *** 青稞产区,拥有10万亩青稞种植基地,9万吨原粮加工能力,经过10年探索发展,拥有独有的青稞种植、加工标准,研发、投入、管理都在前列水平,是名副其实的青稞产业龙头企业。
青稞收货后都进行了仔细检验后入厂加工。出厂经过重金属、农残检测,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作为餐桌新主粮,吃起来更放心。
青稞米怎么煮?
青稞米无疑是餐桌上的稀罕物,很多人不了解,也都不知道怎么正确料理青稞米。
料料想说的是,虽然青稞是糍粑的原料,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拿到之后都不会用来做糍粑的,还是蒸煮比较多。
而青稞在煮之前,一定要泡半个小时哦,这样煮出来的更润滑有嚼劲。
熬青稞米粥,米水比1:7左右更佳;做青稞米饭米水比1:4,并且加入和青稞米等重量的大米,这样最后蒸出来的米饭适口性更佳。
青稞也可以打制米浆,米水比1:7泡完后直接放入豆浆机就行啦。料料偷偷告诉你,青稞米饭还可以当做炒菜用的材料,炒一道青稞牛肉丁,也是非常好吃哦~
青稞并不是青藏高原土生土长的植物在 *** 博物馆,有一个密不透风的玻璃瓶里面装着一颗黑色的颗粒。起初以为是一块细小的石头或者哪个墓出土的东西,后来仔细一看才知道这是碳化的青稞种子,发现于雅鲁藏布江北岸昌果遗址。
据分析,这粒青稞种子距今有3500年,那时候正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几千年前,青稞已经开始出现在青藏高原了。
昌果遗址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山南贡嘎县的西部,中尼边境交界处,海拔3160米。这里群山环抱,河流纵横,雨季降水集中,年日照时数高达3000多个小时,光照充足,长冬无夏,春秋很短。
两条雪山融水河流交汇在此处,两边是山,下游便是雅鲁藏布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得这里温度、气候以及光照条件、土壤条件、水文环境非常适宜青稞的生长。
其实,青稞并不是青藏高原土生土长的植物,而是经由驯化得来的,这条路艰辛而漫长。
从昌果继续往南走,是狭长的河谷地带,南边便是 *** 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措。青稞,在藏语中被称为“Ne”,也叫裸大麦。
现代基因组的科学分析认为青稞是从1700年前的粗山羊草和乌拉尔图小麦以及冬小麦中分离出来的。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现代青稞的基因序列同粗山羊草、乌拉尔图小麦以及短柄二叶草相似。
当然漫长的进化过程,还要追究到几万年前。大约100万年前,作为野生小麦的乌拉尔图小麦是四粒体和六粒体小麦的祖先,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优质、抗逆的优异物种。
约50万年前,乌拉尔图小麦和粗山羊草天然杂交,有了野生的二粒小麦,与此同时,它还和另一种山羊草杂交,形成了另一个品种。
年楚河的青稞
大约6000年前在原始的西亚地区,野生的二棱大麦在原始的西亚地区进化成了多棱大麦。经过漫长的岁月,多棱大麦终于成长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流域,而青稞就是裸大麦的一种。
其实在漫长的青藏青藏高原粮食作物演化史中,粟才是最早被青藏高原大规模种植的最早农作物。后来随着青稞的传播,这种高产、早熟、抗寒和耐贫瘠、无须脱皮,且易于被食用的特点更适宜高原农业下的生态环境, *** 们弃粟择青稞,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以及地理隔离,最终青稞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模样。
地理志| *** 青稞——高原田野上的唯一主角,营养成分高乎想象?正如江南的水稻和茶叶、东北的大豆和高粱,青稞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标识性,提到青稞人们便会想起 *** 、想起青稞酒……为什么?因为 *** 有更好的青稞!
?
青稞——青藏高原的传奇之作
有媒体说 *** 青稞是地球上更好的粗粮,我们的确有理由相信。
海拔3600米以上、远离污染、强烈的辐射、极大的温差、夏季降水集中、高寒缺氧等严苛的自然条件,成就了 *** 青稞“三高两低”(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糖、低脂肪)的营养特性,其β-葡聚糖含量更是丰富。
实验研究发现:通过比较高海拔与平原地区种植的青稞β-葡聚糖含量发现,高海拔地区的青稞具有更高的β-葡聚糖含量,相比平原地区高达7.5%~30.8%。
相较于国外上百个品种的β-葡聚糖含量测定结果, *** 青稞的β-葡聚糖含量更高。
正所谓,有多艰辛就有多营养!为了对抗苛刻的生长环境,保障自身的生长繁衍, *** 青稞在生长过程中蓄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其营养价值远高于其它地区的农作物。
青稞营养成分
①富含β-葡聚糖
平均100g含量约为6.6%
β-葡聚糖:在降低血糖、血脂、胆固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出色表现。目前,青稞是世界上麦类作物中β-葡聚糖更高的作物,据检测青稞β-葡聚糖平均含量为6.6%,是小麦平均含量的50倍。
②富含有膳食纤维,
平均100g含量为32%
膳食纤维:具有清肠通便、清除体内毒素的良好功效,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清道夫;可以增加饱腹感,有效的延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
③富含有蛋白质,
平均100g含量约为14%
青稞蛋白质含量为6.35%~21.00%,平均值为14%,高于小麦、水稻、玉米。
④富含有独特的支链淀粉
平均100g含量60%
支链淀粉含大量凝胶黏液,加热后呈弱碱性,对胃酸过多有抑 *** 用,可起到缓解和屏障保护作用。
⑤维生素含量丰富
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对促进人体健康发育有着积极作用;尤其是维生素B族的含量丰富,糖尿病与胰岛素关系密切相关,而维生素B族是人体胰岛β细胞合成胰岛素的辅助原料。
⑥含多种微量元素
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无机元素钙、磷、铁、铜、锌和微量元素硒等矿物元素。
什么人群亟需?
①对健康养生有需求的人群。
②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健康问题的人群。
③有便秘、体内淤毒的人群。
青稞能有效预防“三高”及心脑管疾病,青稞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清道夫,对于便秘人群很适用的。
日常青稞食谱推荐
①煮粥
将青稞40克、大米20克淘洗干净,放入锅内,与日常煮粥 *** ,熬成粥即可。
特点:对血糖、血脂有辅助作用,有效预防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②青稞饭
青稞米:大米=1:2或1:1,先将青稞米泡2小时以上,再与大米按日常煮饭 *** 煮熟即可。
特点:对血糖、血脂有辅助作用,有效预防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③青稞豆浆
青稞、黑豆、赤小豆、黄豆、薏米均匀混合打成豆浆即可。
特点:五色入五脏,营养均衡。
近年来,市场对青稞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超市里的青稞啤酒、青稞麦片、青稞饼干...各种青稞制品层出不穷,甚至各大品牌奶茶也陆续出现了青稞的影子。
历经3600多年,藏族人们相信,青稞是造物主的恩赐,如今,她从青藏高原走来,跨过大江大河,走过丘陵平原,走入城市商超,走进普通非藏族的家庭。
地区不同,物价、水费和人工等费用不一样,因此种植一亩小麦从种到收全程管理,需要投入的资金是有所区别的。别的农村地区没有调查过,不敢妄言,这里仅说说我的老家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种植一亩小麦需要投入的全部成本。
顺便提一下,河西走廊的春小麦种植时间大概在每年的3~4月份,收割时间大约在7~8月份。一些靠近祁连山区的高寒农牧区,种植青稞和小麦等农作物,小麦的种植和收割时间均往后延迟1个月以上。
种植一亩小麦需要投入的所有成本包括:耙地、种子、拌种、底肥、播种、打药、除草、追肥、收割、运输、犁地、平地、浇水这13项。
1.耙地。每年开春冰雪消融之后,种植小麦要做的之一件事情就是把去年秋天犁过的土地耙平整,记得地里的大土块疙瘩一定要弄碎。请人耙地,一亩40元。
2.种子。一亩春小麦大概需要25斤左右的种子,很多农户都选用自留种,这项成本并未计算入内。如果是购买种子站的优良品种,成本50元。
3.拌种。播种之前为了减少病虫害,需要用农药来给种子拌种。拌种的费用并不多,大概在20元左右。
4.底肥。底肥有农家肥和化肥两种,农家肥可以不施用或者少施用,但缺少化肥是不长庄稼的。这几年的尿素和二铵价格年年上涨,一亩小麦需要150元的底肥。
5.播种。以前采用的是“二牛抬杠”的犁地播种模式,后来有了播种机,逐步发展成为机械化播种模式。我们这里,播种一亩小麦的费用是35元。
6.打药。我家的18亩水浇地,每年都要背个喷雾器给麦苗打药。如果自己打,一亩地只需15块钱的农药钱;如果雇人打药或者请来无人机打药,一亩地费用40元。
7.除草。有时候打药并不能彻底去除小麦地里的杂草,还需要人工拔草。我们这里的小麦地里最常见的杂草是燕麦和灰条,自己动手拔不用花钱,请人最少50元。
8.追肥。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二次追肥,追肥时施用的肥料比底肥少一些,一亩小麦大概需要投入120元。
9.收割。以前是人工用镰刀收割小麦,速度慢、效率低。自从有了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全靠它。正常长势的小麦收割费用一亩50元,倒伏的小麦收割费100元。
10.运输。小麦收割完后要拉到离家近的固定场所晾晒,自己拉麦子顾不过来,请人拉麦子需要花钱。拉麦子的费用按距离和趟数计算,一趟大概30~50元。
11.犁地。等麦子收割完,秸秆打成草捆子,一年的庄稼就算彻底收割完毕了。这时候已到了秋季的10~11月份,剩下的工作是犁地。一亩地的犁地费用100元。
12.平地。拖拉机犁完地之后,土地并不平整,里面有许多沟沟壑壑和很大的土块疙瘩,需要人工来平地。雇人平地,一亩地至少需要50元。
13.浇水。我们这里的小麦地需要浇4个水,分别是苗水、头轮水和二轮水,再加上一个冬灌水。大西北本就是干旱少雨地区,水费很贵,一亩地水费需要150元。
以上就是种植一亩小麦需要投入的全部费用,合计一下:耙地40元+种子50元+拌种20元+底肥150元+播种35元+打药40元+除草50元+追肥120元+收割50元+运输30元+犁地100元+平地50元+浇水150元=885元。
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在我的甘肃老家(河西走廊),种植一亩小麦,从种到收全程管理,需要投入大概885元。这个结果,不知道和你们的预期相差多少呢?
至于种植一亩小麦的纯利润,也帮大家简单计算下。在我们这里,目前小麦的单价是1.5~1.6元,亩产量800~1000斤。按照单价1.55元、亩产900斤计算,种植一亩小麦的毛收入:1.55×900=1395元。毛收入减去投入成本就是纯利润:1395-885=510元。
再加上小麦秸秆的收入和农业补助款,满打满算,种植一亩小麦的纯利润大约为600元。所以说,单单依靠种地是没办法维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的,即便像我家有18亩水浇地,一年的纯收入也才10800元。农民要想过好日子,光靠种地不行,必须要出门打工或者发展其他的副业。
上帝对高原人民的馈赠——青稞青稞,生长在海拔2800—4500米的高寒地区,是高原人民的主食,是 *** 四宝之首糌粑的主要 *** 原料。
青稞有着广泛的药用以及营养价值,与小麦相比,它的微量元素(如:钾、钠、钙、铁、锌、磷等)的含量远远超过小麦。
青稞除了 *** 糌粑之外,还可以做成青稞挂面、青稞馒头、青稞营养粉等青稞产品,当然,除了糌粑之外比较有名的还有著有"高原明珠"之称的青稞酒。
?如果您还想知道有关青稞的更多资讯,就快点关注“云南季ynj”吧!
注:文章中有些图片来自于 *** ,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8月28日拍摄的甘肃武威市天祝县高原绿色(有机)蔬菜基地红笋,今年天祝县种植高原蔬菜已超过10万亩。 阙道华 摄
8月28日拍摄的甘肃武威市天祝县高原绿色(有机)蔬菜基地红笋,今年天祝县种植高原蔬菜已超过10万亩。 阙道华 摄
中新网兰州8月30日电 (记者 殷春永 高展)“微信收购群里通知说,豌豆价涨到了10块钱,乘着好价格,得抓紧采摘。”齐海田8月下旬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甘肃河西走廊“门户”天祝县,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之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处暑时节,其境内山间草地绿,空中白云漂。
当地居民张海林在自家豌豆田里采摘。 高展 摄
齐海田是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镇村民,这几天都是早早到庄稼地里,和老伴儿一起去采摘豌豆。
天祝属于高海拔地区,气候冷凉,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轻微,土壤、水源、大气洁净。因此,当地官方逐渐引导居民种植红笋、娃娃菜、蒜苗、荷兰豆、食用荚豆等高原夏菜。
“刚开始,村民观念难以转变,不舍得种了几十年的小麦和青稞,觉得种菜没有出路。虽然青稞产量不行,价格也上不去,但一家人起码有饭吃。”齐海田谈起当年转种蔬菜的场景时这样说。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天祝境内的蔬菜每年从6月中旬开始,按品种和不同海拔陆续上市。这个时间,刚好弥补了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
天祝县高原绿色(有机)蔬菜基地种植的食用荚豆。 阙道华 摄
“看到村上有人带头试种成功,心中顾虑也就放下了,跟着合作社一起种植。”齐海田说,去年他家种有荚豆10亩,除去成本能有5万元左右收入。“这就够我和老伴生活了。自己还有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没啥可担忧的,给孩子们也不增添负担。”
同村村民张海林今年还开办了家庭农场,对蔬菜进行简单加工后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一年收入大概有20万左右,农忙时,还需要雇20多人过来帮忙干活。”张海林说。
张海林告诉记者,蔬菜销售不用愁,地里采摘下来直接送往合作社,按照当天的市场价格交易。
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已誉名天祝为“中国高原夏菜之乡”。截至目前,天祝县已建成高原绿色(有机)蔬菜基地10.2万亩,年生产绿色蔬菜30万吨左右。
天祝县委书记 *** (左)接受自媒体“码头青年”主编林飞(右)采访。 阙道华 摄
天祝康丰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针对市场常会出现的供需波折,2018年他们开始建设蔬菜预冷周转库,这样既能调节市场让村民的蔬菜保值,又能带动附近村民务工。
近日应邀前来甘肃武威采访的自媒体“码头青年”主编林飞,连日来走访了民勤县、凉州区、天祝县等地的蔬菜基地,他感慨称自己对西北知道得太少。
林飞是之一次来到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他说,没想到这里的空气这么好,乡镇街道的容貌都特别干净、整洁。在农田旁采访时,现场吃了新摘的豌豆,他评价“口感特别好,很清脆、很甘甜”,特别盼望天祝的农产品能走向更多的地方。(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藏族人民的主粮——青稞的起源和演化青稞,是大麦的一种,主要种植在 *** 、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在青藏高原作为主粮种植已经有3,500年的历史。大麦可能是人类最早驯化的作物之一,现在大多数大麦被用于动物饲料、麦芽、健康食物等。
青稞的起源和驯化历史在国内外一直存在着争议,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青稞是 *** 本土的野生大麦——六棱野生大麦驯化而来;另一种则认为青稞是起源于西亚新月沃地的大麦。
这个关系藏族人民口粮的食物——青稞,到底起源于哪?又是怎么进入 *** 的?本文这就为你解开谜底。
确定青稞的起源与演化,需要通过遗传学的分析 *** 。华大便和 *** 农牧科学院等单位开始合作该研究,从 *** 和邻近区域如青海、云南选择了能代表现在 *** 大麦遗传多样性的69个青稞地方品种、35个青稞育成品种以及10个 *** 半野生大麦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平台测序深度~9.6×),结合已经发表的260份全球野生和地方品种的外显子测序数据,共437个大麦材料一起进行测序、比对和分析。
已发表的考古学支持的大麦进入中国的可能路线。红色虚线:小麦传入中国的路线;蓝色虚线:中国北部和东部大麦的传入路线(路线1);黄色虚线:青稞从黄土高原到 *** 东北的传入路线(路线2);粉色虚线:研究支持的青稞从 *** 西南部的传入路线(路线3)。
西亚新月沃地驯化的小麦和大麦如何进入东亚,至今有很多说法。一个说法是途经内亚山地走廊绕过青藏高原北部进入中国北部和东部(图1,路线1)。其中的一支在黄土高原向南,于4,000年前到达青藏高原的东北和东南部(图1,路线2),这个说法有大量的考古证据支持。
另一个说法是大麦沿着青藏高原南部边缘向东驯化,这个有少量的考古学信息支持。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大麦和小麦伴随着一些中国本土起源的作物,如高粱和谷子一起出现。当大麦出现在 *** 中部和东南部,除了中国起源的谷子,还伴随着西南亚起源的豌豆、黑麦和亚麻。这说明青稞由青藏高原的西南部传入也是有可能的。
最后研究发现,青稞起源于新月沃地的大麦,在距今4,500年前到3,500年前通过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和尼泊尔进入 *** 南部。 同时青稞很低的遗传多样性说明,青稞在进入 *** 后,种群规模极速的缩小,现在我们看到的青稞都是适应高原环境的后代。
华大的项目负责人郭钰表示,作为麦族的重要一员,青稞的起源和驯化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青稞这种作物,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麦氏家族”的演化历史。
(本文资料节选自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稞是什么东西?我们都知道,藏区有一种庄稼,名叫青稞。
可是,到底这个“青稞”,是个什么东西呢?
简单地说,青稞,是大麦的一种变种,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裸大麦”。
青稞庄稼
青稞,和中国北方的小麦相似,但是不一样,和南方的水稻,那就完全是不同的物种了。
是的,青稞,是大麦的一个变种,你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是大麦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但不同于中国北方的小麦。
青稞的颗粒
青稞,是我们藏族同胞的主要农作物。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 *** 不种植小麦和水稻呢?
答案是: *** 的水土气候等条件,更适合种植青稞,换句话说,小麦水稻在 *** ,很难成活,或者即使能成活,收成也远远比不上青稞,也就是说, *** 在祖祖辈辈的历史上,最终选择了青稞而不是小麦,不是主观的结果,而是客观的结果。
*** 收割青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