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话题#大妈煎服邻居送的草药后死亡#
冲上微博热搜
↓↓↓
60岁的诸暨人蒋某,扭伤了手腕,邻居送了自己种植的“土三七”给他用于治疗。蒋某将“土三七”与医生配给她的草药一起煎服后,最终医治无效死亡。
蒋某的儿子将邻居告上了法院,索赔71万余元。
近日,诸暨市人民法院枫桥法庭审结了这一起因服用“土三七”引起的生命权纠纷案件。
邻居马某好意赠药却惹祸……
2020年4月,60岁的蒋某不慎扭伤手腕,卫生院的医生开具了中药为其治疗,邻居马某好意赠送了自己种植的“土三七”帮助治疗。
蒋某将“土三七”和医生配制的草药一并煎服几日后,发现身体愈发不适,还出现腹部胀大等症状。
2020年7月至10月期间,蒋某在儿子宣某的陪同下先后至诸暨、绍兴、杭州等多家医院诊治,最终医治无效死亡。
而死亡记录中载明的死亡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病(考虑土三七),上消化道出血导致休克,窒息死亡。
(图片来自于 *** )
蒋某儿子索赔71万余元
蒋某去世后,其儿子将马某告上法院,认为马某在赠予“土三七”时未告知服用 *** 及注意事项,蒋某在服用后引起肝小静脉闭塞症,继而引发肝衰竭、大量肝腹水,最终因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导致死亡,要求马某承担一半的赔偿责任,相关费用共计71万余元。
马某则辩称,自己赠予行为是一次邻里之间的无偿帮助,无主观恶意,且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土三七”与蒋某死亡之间存在唯一、直接因果关系,对于蒋某的死亡深表痛惜,但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定责:双方“过错”皆担责!
法官结合双方提供的证据材料,蒋某就诊、住院期间治疗情况以及关于“土三七”的药理知识解析,最终根据优势证据规则,确认蒋某患肝小静脉闭塞症后死亡与服用“土三七”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马某在不具备专业医学知识的情况下,将自身种植、 *** 且具有毒副作用的草药“土三七”贸然交付给蒋某,且未告知服用 *** ,致蒋某错误大剂量煎服,导致严重后果,该行为显然存在过错,应当承担过错责任。
而蒋某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擅自、盲目地将“土三七”加入处方药中煎服,显然是对自身用药不负责任,应对自身的死亡结果承担大部分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诸暨法院一审判决马某承担10%的赔偿责任,并支付蒋某家属各项赔偿款共计13万余元。
一审判决后,当事人提出上诉,绍兴中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三七”治病,“土三七”会“要命”!
“土三七”并不是“三七”,两者一字之差,毒性却截然不同。
在采访诸暨市中医院中药房主管中药师宣药师以及查阅《中国中药杂志》《全国中草药汇编》等专业期刊后得知:
“三七”,主要用于活血化瘀,调理三高、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补血等。而“土三七”也叫“菊三七”,民间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等病症或用于保健,其作用与三七略有相似,但有毒性!对肝脏损伤较大,并且这种损害一经形成,常常无法逆转。
据研究表明,“土三七”中存在5种吡咯烷生物碱,有较强的肝脏毒性。有数据表明,摄入6毫克吡咯烷生物碱就可能引发人体中毒,且此症缺少有效的治愈 *** ,重症者只能换肝,甚至会有性命之虞。故“土三七”现已不属于中医药名录中的药物,正规医院不作为处方药配制。
宣药师指出,即便是正宗的“三七”,也需要专业医生定下配方,告知用药禁忌,方可服用。同时提醒广大市民,应避免私下讨要、赠与药材。如果确有必要,更好拿到医院由专业的中药师进行鉴别,并在医师指导下规范、精准用药,以免贻误病情,最终损害健康。
来源:诸暨市人民法院
浙江六旬老人用这个泡酒,差点没命来源:浙大一院、西湖之声
浙江天台68岁的史老汉
向来身体康健
每天半斤白酒,40支香烟
三个月前
他偶感腰腿酸痛
又听村民口口相传的“土方”——
“三七”泡酒
可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舒经活络、强身健体
他找了许多“土三七”根泡酒喝
连续喝了一个月
竟导致严重肝腹水
肚子大如怀孕6个月
没想到,泡酒养生
险些喝丢了性命
专家说,“土三七”和“三七”别再傻傻分不清楚!
腹水严重“毒草”险些要了老汉命
68岁的史老汉素来爱喝酒,每天至少半斤白酒起步。最近两年,他感觉身体大不如前,尤其三个月前,每每腰酸腿疼,就加深了他要“养生”的信念。
由于邻居在种“土三七”,又听说“三七”这味中药材有营养、价值高,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强身健体,他特意向邻居讨要了一些。“如果不是关系好,估计人家还不肯给我呢!”史老汉揪心地说,他兴高采烈拿“土三七”泡了酒,生怕不够滋补,每天至少要喝掉1斤药酒。
从3月1日起,喝了快一个月药酒的史老汉精神却越来越差了,他不但吃不进东西,身子也昏昏沉沉的,走不动路,还莫名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肚子大得像怀孕6个月的孕妇。3月15日,身体再也“扛不住”的他被送往当地医院,腹部CT提示——腹腔和盆腔有大量积液,肝实质密度不均匀减低,他被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症”,经当地医院治疗后,史老汉的情况并未完全好转,依然腹胀、乏力,精神极差。
4月10日,史老汉慕名来到浙大一院之江院区。一向健康的他怎么会突然出现这么严重的肝脏损伤?感染病科倪勤副主任医师追问了史老汉的病史,发现他起病急、短期内肝腹水严重,结合其近期喝自制“土三七”药酒的病史,完善检查后证实,导致老汉病倒的罪魁祸首正是——“土三七”。
“土三七”根本不是中药 是假冒
浙大一院中药房副主任马成坚副主任中药师介绍,三七属于历史悠久的名贵中药材,是一味活血止血的良药,素有“金不换”、“参三七”之称,“土三七”与其虽一字之差,但绝不是三七,而是两个完全不同科属的品种。他特别强调,正规《药典》里不会收载“土三七”作为一味中药材,所有正规的医疗机构也不会开具含“土三七”的中药处方。
“三七”是五加科植物,主要产地在我国云南、广西等地,与人参、西洋参同科同属,均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在活血化瘀方面,“三七”广泛应用于防治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止血方面,三七是著名的金疮要药,著名中成药云南白药成分里面就含有三七。现代研究表明,三七具有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脂等药理作用。从安全性看,五加科“三七”主要成分是三七皂苷,不含吡咯烷生物碱,并没有菊科“土三七 ”的肝毒性。
中药房副主任中药师豆久锋强调,“土三七”也叫“菊三七”,为菊科菊三七属植物的根,虽然在功效上与“三七”有相似之处,但“土三七”有毒性!它内含吡咯烷生物碱,长期或大量使用会引起肝损甚至肝衰竭。应视为三七伪品,严禁混用。
(土三七)
杭州人注意这些草
此外提醒一下,就杭州而言,还有一种植物叫两色三七草,萧山等部分地区当蔬菜吃,土话称红背菜或白子菜,传言可以降脂降压。
因为和土三七同属于菊科,亲缘关系很近,也含有吡咯烷生物碱,如果长期或大量食用,也有可能会导致肝损,虽然临床很少见此类中毒人群,但为安全考虑大家也应重视。
除了这两种,民间常见的还有藤三七(落葵科),景天三七(景天科)等也作为三七使用,这些跟正品三七来源、成分、功效也有很大区别,大家不可混淆。
(红背菜)
马成坚副主任说,“三七”和“土三七”很容易辨别,五加科三七的叶形肥大,长得像张开的手掌,六七片叶子朝不同的方向伸展,花果是红色的;而土三七的叶片羽状深裂,裂片卵形或披针形,花是黄色的。
(三七)
(土三七)
在药材性状上,三七的根呈纺锤形或类圆锥形,颈部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侧面有支根断的痕迹,质坚实,碎后皮质分开,中央木质部色较深,呈菊花心状。“土三七”根圆柱形或略带圆锥形,不易干燥,干后质较疏松,暗褐色,表面不平坦,呈剥裂状。
在口感味道上,真品三七属于五加科人参属类,有人参气息,尝之先苦而后甜,土三七等伪品均没有回甜这一特性。
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之一,三七补血之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可见三七在中医药中的地位。
关于三七的由来,有很多动人的故事呢!
相传在400多年前,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子来到人间,突然一只大黑熊朝她扑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叫卡相的苗族青年,一箭射死了这只黑熊。卡相家里很穷,妈妈患病多年,无钱医治。仙子便对卡相说“后坡有一种草药,叶像我的长裙,枝似我的腰带,可以治疗阿妈的病。”卡相按其指点,果真找到了这种药,老妈吃了几次,病真的好了。后来,卡相又用这种神草药治好了不少乡亲们的疾病。乡亲为表示感激,纷纷来到卡相家道谢,并问这是什么药?仙子笑盈盈地说:“大家拿一株数数看,枝有几枝,叶有几片?”经大家一数,枝有三枝,叶有七片,一个聪明的姑娘立即叫了起来“三七”。从此,这种药材便以“三七”的名称流传至今。
2015版《中国药典》是这样描述三七的来源与入药部位的:“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 (Burk.) 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主产于云南、广西,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在抗炎消肿、增强免疫、心脑血管系统、抗衰老、保肝、中枢神经系统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生理活性,因此其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瘀血阻滞及跌打损伤、冠心病、心绞痛、慢性肝病、偏头痛等。
虽然三七不属于药食同源的药物,但由于使用历史悠久,该药在2002年被纳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三七因此更成为养生中药材的热门选项,三七的养生和药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民间也成为亲朋好友的馈赠佳品,所以笔者在此提醒:服用三七一定要对症,选购三七注意鉴别,切勿乱用。
◇三七粉性温,若使用不当,易耗损津液,造成阴虚之症。故气血亏虚、阴津耗损的血瘀单用三七粉不仅无效,还易伤及阴津。
◇高血压患者慎用,如果自行滥用三七粉,有诱发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风险。
◇孕期妇女禁止使用,女性在怀孕期间,禁止服用三七粉,易导致流产。
◇月经期间不宜服用,易导致出血过多。
◇感冒期间:风热感冒期间不能服用三七,三七粉性温,风寒感冒期间可以服用。
◇在服用三七当日,还应忌食蚕豆、鱼类及酸冷食物。
三七从种植到采收至少需要三年,加之应用广泛,资源紧缺,价格较为昂贵。目前市场上三七质量参次不齐,甚至出现伪品三七,三七主根按个头大小和长度分为 20 头、30头、40 头、60 头、80 头、120 头、160 头、200 头、大二外(250 头)、小二外(300 头)、无数头(450 头)共 11 个等级。按照个头大小价格依次增加,20 头三七价格甚至是 40 头三七的 1 倍以上、120 头三七的 2倍以上。我们在选用时必须注意鉴别,正品三七的根或根茎是不规则的纺锤形或类圆柱形,且表面呈灰棕色或灰黄色,并存在不连续的、不规则的纵皱纹,以及少量的隆起的皮孔。此外,在三七的木部有菊花心,呈放射状的纹理,而皮部则存在细小的棕色的树脂道斑点。质坚实,在击碎后皮部与木部易分离。
目前市场多有把菊三七当三七用,菊三七也叫土三七,是菊科植物菊叶千里光的全草或根,二者原植物因科属不同差别较大,但二者的入药部位外观非常相似,我们可从气味进行区别,正品三七气微,味苦而后回甜,而土三七气微,味甘淡后微苦,有辛辣、酸麻的味道,土三七虽有活血、消肿的功效,但因土三七主要含有毒的吡咯双烷类生物碱,已发生多起因过量服用土三七引起肝损伤、肝衰竭的不良事件。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或药店去购买三七。
我们也可以通过鉴别三七粉来判断三七的真伪,在此给大家介绍两个简单易行的鉴别 *** ,确保大家买到的是三七正品。
*** 一:少许三七粉末同适量水混合,常温放置半小时,之后取少量的液体,滴入试管,试管口塞紧,振摇,正品三七会产生持久泡沫,反之为伪品。
*** 二:还可把三七粉末同少量新鲜猪血、鸡血混合,搅拌,正品三七会出现血化成水现象,反之为伪品。
今天我们通过对三七的介绍,希望大家在知道三七、了解三七的情况下,有的放矢的去使用,达到去疾强体之目的。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中医药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医药为保障世界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充分挖掘和发展中医药,为人类健康而努力!
(中国药学会 作者: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 邱葵)
有句话叫“好心办坏事”
近日,浙江省诸暨市就发生了一起
因服用“土三七”而引起的
生命权纠纷案件
60岁的诸暨人蒋某扭伤了手腕
邻居好心送了自己种植的“土三七”
用于治疗
没想到竟闯了祸
蒋某因错误服用
最终医治无效死亡
邻居被告上了法庭
蒋某的儿子索赔71万余元
双 *** 庭对峙
究竟是谁的责任?
煎服“土三七”后出现肝衰竭
事情要从2020年4月说起,诸暨60岁老太太蒋某,不慎扭伤了手腕,卫生院的医生开具了中药为其治疗。5月的时候,好心邻居马某赠送了自己种植的“土三七”,帮助她治疗。
6月,蒋某将邻居送的“土三七”和医生配制的草药一并煎服几日后,发现身体愈发不适,还出现腹部胀大等症状。
等到7月,蒋某在儿子宣某的陪同下,先后在诸暨、绍兴、杭州等多家医院诊治了几个月,最终还是医治无效死亡。
而死亡记录中载明的死亡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病(考虑土三七),上消化道出血导致休克,窒息死亡。
蒋某去世后,其儿子将马某告上法院,认为马某在赠予“土三七”时未告知服用 *** 及注意事项,蒋某在服用后引起肝小静脉闭塞症,继而引发肝衰竭、大量肝腹水,最终因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导致死亡,要求马某承担一半的赔偿责任,相关费用共计71万余元。
马某被起诉后辩称,自己送“土三七”给蒋某只是一次邻里之间的无偿帮助,并无主观恶意,且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土三七”与蒋某死亡之间存在唯一、直接因果关系,对于蒋某的死亡深表痛惜,但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认定死亡与服用“土三七”有关
法院在询问当地医院中药师以及查阅专业期刊后发现,“三七”主要用于活血化瘀,调理三高、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补血等。而“土三七”也叫“菊三七”,民间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等病症或用于保健,其作用与三七略有相似,但有毒性,尤其是对肝脏损伤较大,且这种损害一经形成,常常无法逆转。
“ 土三七”现已
不属于中医药名录中的药物
正规医院不作为处方药配制
最终,法官结合双方提供的证据材料,蒋某就诊、住院期间治疗情况以及关于“土三七”的药理知识解析,确认蒋某患肝小静脉闭塞症后死亡与服用“土三七”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马某在不具备专业医学知识的情况下,将自身种植、 *** 且具有毒副作用的草药“土三七”贸然交付给蒋某,且未告知服用 *** ,致蒋某错误大剂量煎服,导致严重后果,该行为显然存在过错,应当承担过错责任。
而蒋某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擅自、盲目地将“土三七”加入处方药中煎服,显然是对自身用药不负责任,应对自身的死亡结果承担大部分责任。
法院判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诸暨法院一审判决马某承担10%的赔偿责任,并支付蒋某家属各项赔偿款共计13万余元。一审判决后,当事人提出上诉。绍兴中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曾有“好意”赠药酒者被判担责50%
浙江天卫律师事务所的赵丽华律师说,由于“好意”赠与,而引发生命权纠纷的情况,还是较为常见的。与诸暨法院判决的“土三七”一案非常相似情形的,曾有一起“自制药酒”案,邻居被判担责50%。
梁某与郑某是邻居。某日聊天中,梁某称自己有颈椎病,脖子不适。郑称自己有特效“药酒”,可舒经活血,缓解颈椎症状。随后,郑送了梁某一瓶“药酒”,并嘱咐梁某“少喝点”。
梁某饮用“药酒”后二日,出现了舌头及四肢发麻的症状,但没有及时就医,症状迅速加重,送医后死亡。梁某报警后公安部门到场处理,封存剩余“药酒”。
经司法鉴定,“药酒”被检出乌头碱等毒性成分。梁某系乌头碱中毒致急性循环、呼吸功能衰竭死亡。
梁某家属以侵权赔偿案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郑某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等共计100余万元。
法院最终判决,郑某需承担50%的赔偿责任。
赵丽华律师表示,友人或熟人间随意或免费赠与食物或一般药品,少有关注安全和风险。郑某与诸暨案中的邻居马某一样,作为非医疗专业人士,不了解“药酒”的毒性和危害,就将存在安全隐患的“药酒”随意赠与他人,导致梁某死亡后果的发生,存在过错。
而梁某本人也与诸暨案中的蒋某一样,自身没有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在对受赠“药酒”的安全性、是否有毒性不了解的情况下,也未征询医生意见,盲目服用,亦存在过错,与其死亡后果间存在因果关系,也应承担相应损失。
是药三分毒!
不管是什么药
都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
才能服用
不要自行盲目服用
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来源:新闻坊
编辑:张恒吉倩倩
三七粉用途大,药师教你辨真假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东莞东华医院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习生 古杏仙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养生保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三七这味名贵中药材,因其具有补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成为了热门的养生中药,常磨粉服用,那么对于三七,你了解多少呢?
三七粉
由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的干燥根碾成的细粉。别称:田七粉。
【功能与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适用人群】: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 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贫血人群
? 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人群
【注意】:孕妇慎用。
三七粉
三七
市面上的三七粉由于成本因素,很多无良商家为了赚取利润用其他东西冒充三七碾成粉,长期服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市场上常见的三七冒充品有以下:
1、菊三七
为菊科植物三七草的根,又称:“土三七、菊叶三七”。
以名字功效相似来冒充三七,很多人分不清三七跟土三七,就自行购买打粉冲服,但三七无毒,土三七有毒。
有药理学研究证明,其含有一种名为“吡咯烷”的毒物。会引起肝静脉栓塞性病变。
毒性来源于它所含的吡咯双烷类生物碱,这种毒物被人体吸收后,会造成肝内小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和坏死,继而出现肝小静脉闭塞症,引起血流受阻,血液在肝脏中积聚,减少了进入肝脏的血液量,医学上称为肝窦阻塞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肝脏肿大、腹水及黄疸等,重者会危及生命。
2、莪术
为姜科植物莪术的根茎。无毒。
因价格便宜、功效相似,不法商贩常用莪术加工雕刻冒充三七,呈类圆形或卵圆形,但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表面有刀刻痕迹,跟三七有很大区别,周围无瘤状样突起,顶端无茎痕,断面深绿黄色至黄棕色,常附有棕黄色粉末,口尝味苦而辛。
3、水三七
为箭根薯科植物蒟蒻薯的块茎。有小毒。
名字功效相似,外形呈圆球形或长圆形,稍弯曲,上端有残存的膜质叶基,表面黄白色或灰棕色,有粗皱纹,断面暗褐黄色,微有蜡样光泽,味苦。
很多人都喜欢自行购买三七磨粉或在网上购买三七粉,如果没有储备较多的专业知识,是没有那么容易分 *** 伪的。
故要在正规机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及使用药品。
指导老师:东莞东华医院临床药师 主管药师 刘少波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 黄卫娟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 *** 药盾公益(公众号:P *** 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是药三分毒 这样做免伤肝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其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介于十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二十或更低,我国目前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二十四。
对于患者来说,药物对症使用,不仅能治病还能取得很好的疗效。那么,怎样才能在吃药的同时更大限度地避免肝脏损伤呢?今天,北京佑安医院的肝病专家就来跟大家聊聊护肝的知识。
哪些药物会引起肝损伤?
已知全球有1100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常见的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激素类药物、传统中药等。
此外,还有100余种草药相关药剂存在肝毒性,证据最强的是含吡咯生物碱的草药、石蚕属植物、欧苍术、含薄荷油的植物、麻黄、小柴胡汤、何首乌、灵芝、八角莲属、番泻叶等。这其中的原因包括:
某些中草药本身对肝脏有损伤作用
如菊三七(又名土三七)、雷公藤等;
不合理炮制可能增加中草药肝损伤的风险
如生首乌或不规范炮制何首乌,易发生肝损伤;
外源性有害物质污染
草药在生长、加工、炮制、储藏、运输等环节上受到污染或发生变质,导致中草药农药残留、重金属和微生物毒素等严重超标等。
如何知道肝脏已“中招儿”?
目前药物性肝损伤(DILI)诊断属于排他性诊断,首先要明确是否存在肝损伤,其次排除其他肝病,再通过因果关系评估,肝损伤和可疑药物的相关程度。
急性DILI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肝炎的症状比较,通常无特异性,潜伏期差异很大,短则一日至数日,长则可达数月。
化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或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的升高。严重者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慢性DILI,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代偿和失代偿期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肝内胆汁淤积和胆管消失综合征。
怎么才能避免吃药伤肝?
高风险人群服用药物时要格外谨慎:
老人
老年人药物代谢和清除能力下降,理论上更易发生DILI;
女性
女性对米诺环素和呋喃妥因肝毒性的易感性仍然值得关注。且研究提示女性发生药物性急性肝衰竭的风险更高;
饮酒
有研究提示酒精可能是异烟肼、甲氨蝶呤和氟烷等少数特定药物所致DILI的风险因素;
基础疾病因素
超重、2型糖尿病和肥胖等可能是甲氨蝶呤相关药物性肝病的风险因素。
服药期间如何监测肝功?
正在服药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原发基础疾病(包括基础肝病)和具体用药情况,确定个体化的肝生化试验监测时间。
肝酶升高是怀疑和诊断DILI的之一个迹象。连续肝功能检查的概念旨在较早阶段识别易患DILI人群,以便及时停药。
既往存在病毒性肝炎,或慢性肝病,或饮酒,或有任何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均有必要增加监测频率。若发现肝酶升高,停用或换用肝毒性小的药物,同时服用保肝药物。
药物性肝损伤如何治疗?
一旦发生药物性肝损伤,要如何治疗呢?我们有几个基本治疗原则:
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同类药物;
应充分权衡停药引起原发病进展和继续用药导致肝损伤加重的风险;
根据DILI的临床类型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
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等重症患者必要时可考虑紧急肝移植。急性DILI患者大多预后良好,慢性DILI的预后总体上好于组织学类型相似的非药物性慢性肝损伤。
文/于红卫 (北京佑安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三七,你会挑么?■ 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支持
本文版权属于上海药讯,配图来自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其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介于十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二十或更低,我国目前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二十四。
对于患者来说,药物对症使用,不仅能治病还能取得很好的疗效。那么,怎样才能在吃药的同时更大限度地避免肝脏损伤呢?今天,北京佑安医院的肝病专家就来跟大家聊聊护肝的知识。
哪些药物会引起肝损伤?
已知全球有1100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常见的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激素类药物、传统中药等。
此外,还有100余种草药相关药剂存在肝毒性,证据最强的是含吡咯生物碱的草药、石蚕属植物、欧苍术、含薄荷油的植物、麻黄、小柴胡汤、何首乌、灵芝、八角莲属、番泻叶等。这其中的原因包括:
某些中草药本身对肝脏有损伤作用
如菊三七(又名土三七)、雷公藤等;
不合理炮制可能增加中草药肝损伤的风险
如生首乌或不规范炮制何首乌,易发生肝损伤;
外源性有害物质污染
草药在生长、加工、炮制、储藏、运输等环节上受到污染或发生变质,导致中草药农药残留、重金属和微生物毒素等严重超标等。
如何知道肝脏已“中招儿”?
目前药物性肝损伤(DILI)诊断属于排他性诊断,首先要明确是否存在肝损伤,其次排除其他肝病,再通过因果关系评估,肝损伤和可疑药物的相关程度。
急性DILI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肝炎的症状比较,通常无特异性,潜伏期差异很大,短则一日至数日,长则可达数月。
化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或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的升高。严重者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慢性DILI,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代偿和失代偿期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肝内胆汁淤积和胆管消失综合征。
怎么才能避免吃药伤肝?
高风险人群服用药物时要格外谨慎:
老人
老年人药物代谢和清除能力下降,理论上更易发生DILI;
女性
女性对米诺环素和呋喃妥因肝毒性的易感性仍然值得关注。且研究提示女性发生药物性急性肝衰竭的风险更高;
饮酒
有研究提示酒精可能是异烟肼、甲氨蝶呤和氟烷等少数特定药物所致DILI的风险因素;
基础疾病因素
超重、2型糖尿病和肥胖等可能是甲氨蝶呤相关药物性肝病的风险因素。
服药期间如何监测肝功?
正在服药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原发基础疾病(包括基础肝病)和具体用药情况,确定个体化的肝生化试验监测时间。
肝酶升高是怀疑和诊断DILI的之一个迹象。连续肝功能检查的概念旨在较早阶段识别易患DILI人群,以便及时停药。
既往存在病毒性肝炎,或慢性肝病,或饮酒,或有任何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均有必要增加监测频率。若发现肝酶升高,停用或换用肝毒性小的药物,同时服用保肝药物。
药物性肝损伤如何治疗?
一旦发生药物性肝损伤,要如何治疗呢?我们有几个基本治疗原则:
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同类药物;
应充分权衡停药引起原发病进展和继续用药导致肝损伤加重的风险;
根据DILI的临床类型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
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等重症患者必要时可考虑紧急肝移植。急性DILI患者大多预后良好,慢性DILI的预后总体上好于组织学类型相似的非药物性慢性肝损伤。
文/于红卫 (北京佑安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昆明人餐桌上的东西,你能认识几种很多人喜欢自称“吃货”,好像能显得可爱一点,而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效果。在其位的这个明啊公,你们看,我就从来没有这么自称过。我即便在大快朵颐之时,也不忘潜心学术,特别是在充满奇幻色彩的彩云之南。
此番云南之旅,始于街头烧烤,一下灰机就扑过去了。各地烧烤大同小异,云南的素菜多一点儿,有烤西葫芦片、豇豆之类,有一样没见过的就是上图中的烤罗非鱼。烤的滋滋冒油,看上去挺诱人,但出于对淡水鱼的警惕性,我没吃这个。
罗非鱼是慈鲷科非鲫属和口孵非鲫属几种热带鱼类的统称,适宜水温15-31℃,北方只有热电厂之类有热水资源的企业才能捎带着养一些。此鱼不仅可供食用,其幼鱼在“鱼疗”中常有应用。如上图,腿不重要,看鱼......哦算了吧,鱼看不清。
上回去昆明专程吃了昆虫宴,所以这次刻意避开了昆虫类,事实是避无可避,吃个过桥米线也能看见虫子。干炸的虫子形似蛆虫,名为竹蛆,实为鳞翅目昆虫笋蠹螟蛾的幼虫。右上角金灿灿的花为是菊花的舌状花,正是“蒙自菊花过桥米线”的套路,颇具“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古人遗风。可惜菊花已被严重污名化,很难遏制住不愉快的联想......
这道菜中间白色的条状物是名震江湖的“折耳根”,即蕺菜(植株如下图)的嫩根茎,以具有浓重的腥味儿著称于世,令很多人闻风丧胆。但我觉得还好,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恐怖。感觉意外的是,它居然不是脆的,甚至有点难嚼,靠近茎的部分稍脆一些。
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三白草科蕺菜属
红凤菜/Gynura bicolor (Roxb. ex Willd.) DC.,菊科菊三七属
那些正面绿背面紫的叶子属于菊科菊三七属的红凤菜,就是俗称紫背天葵的玩意儿。蕺菜和红凤菜各具肾毒性和肝毒性,堪称两大毒蔬,不吃为好。特别是红凤菜,按照畜牧业的说法就是“适口性”差,意思是连畜生都不爱吃,还曾有饿极了的牲畜大量进食导致毒发身亡的记录。
在吃的问题上,我一向百无禁忌,各种口味均能应付;但上面这个让我折戟沉沙,半世英名毁于一旦......这叫“酸木瓜炒鸡”,鸡可略,关键在于切成片的酸木瓜。木瓜乃是蔷薇科木瓜属的木瓜,不是木瓜炖雪蛤的番木瓜。
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Thouin) Koehne,蔷薇科木瓜属
?这种木瓜不宜鲜食,一般只用来糖渍或 *** 果脯。出现在菜里则其酸无比,令我当场肝肠寸断,以至于三天之内也见不得“酸”字。如果有机会去昆明,一定要挑战一下,且比空口吃柠檬 *** 多了。
这一顿吃的是会泽羊肉锅,当属大荤系列,然后最后端上来的是皱叶留兰香/Mentha crispata Schrader ex Willd.。皱叶留兰香系唇形科薄荷属的成员,和薄荷同属香草系列,和羊肉组合似乎有一点点违和。但平心而论,留兰香涮着吃还真不错,和薄荷差相仿佛,但并不像薄荷一般入口清凉,这就避免了吃饭吃出刷牙的感觉来。
如果我问这一碗晶莹剔透的东西是啥,有些北方朋友也许可能大概会回答“凉粉”,然而这是冰粉。冰粉和凉粉的差异,大抵可以借用贾宝玉的论调:前者是水做的骨肉,有冰清玉洁之感,算佐餐甜品;后者是泥做的骨肉,质地浑浊不堪,再加上蒜泥酱油醋等作料就是道凉拌菜。
假酸浆/Nicandra physalodes (Linn.) Gaertn.,茄科假酸浆属
冰粉的主要原材料是植物。有一种茄科植物假酸浆,其果实(或种子)专门用来 *** 冰粉,故民间又称之为“冰粉树”。虽名为树,实为草本,原产南美洲,引入我国栽培,在部分省份有逸为野生,青岛偶尔可见。另,薜荔/Ficus pumila Linn.也可以用来 *** 冰粉,至于我吃到的冰粉是来源谁就不得而知了。
来一个非常不 *** 非常血腥暴力的结尾,猪脑花。当然不能生啖,这得涮熟了才行。多数人喜欢麻辣口味,而我则更欣赏清汤脑花,可以说是“入口柔,一线喉”......最后一个知识点,脑花上的绿叶子是啥?是欧芹/Petroselinum crispum (Mill.) Hill。也叫皱叶香芹或法香,常见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