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来源:安全生产模拟考试一点通公众号小程序
2020年茶艺师(高级)证模拟考试题库及茶艺师(高级)理论考试试题是由公众号安全生产模拟考试一点通提供,茶艺师(高级)证模拟考试题库是根据茶艺师(高级)最新版教材,茶艺师(高级)大纲整理而成(含2020年茶艺师(高级)证模拟考试题库及茶艺师(高级)理论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和部分工种参考解析),掌握本资料和学校 *** ,考试容易。茶艺师(高级)考试技巧经过题库老师和茶艺师(高级)已考过学员的汇总,相对有效而可行的复习方式就是对茶艺师(高级)的试题攻克,进行多方面的试题训练。2020茶艺师(高级)证模拟考试题库及茶艺师(高级)理论考试试题个人、培训学校进行考试前有效训练,确保学员学习后能顺利通过考试。
1、【判断题】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很有包容性,饮茶习惯与中国人相同。( × )
2、【判断题】茶艺服务的产品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所以不必要求一次性达标。( × )
3、【判断题】形似瓜子的单片,色泽绿中带霜(宝绿)是六安瓜片的品质特点。( √ )
4、【判断题】白族的三道茶早在唐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 × )
5、【判断题】煎茶法在用茶的 *** 过程中先将茶饼在文火上炙烤后趁热碾茶。( × )
6、【判断题】茶艺师导购时有效争取顾客必须做到推介方式有效。( √ )
7、【判断题】从业人员必需有丰富的业务水平和高超的表演技能。( × )
8、【判断题】茶叶冲泡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茶汤颜色由于内含物质的进一步氧化而加深色泽。( √ )
9、【判断题】生活型茶艺与营业型茶艺一样对茶汤的质量要求较高。( √ )
10、【判断题】人们在品茗过程中得到了茶艺从业人员所提供的各种服务,能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 √ )
11、【判断题】茶汤滋味是人们的味觉器官对茶叶中可溶物质的一种综合反映。( √ )
12、【判断题】白茶的茶性寒,能清凉降炎,有“清茶”之称。( √ )
13、【判断题】世界上之一部茶叶专著共分五卷十章。( × )
14、【判断题】在茶席设计上,茶席要布局合理,方便操作,具有艺术感。( √ )
15、【判断题】掌握好泡茶的基本技艺以及冲泡技巧,才能使茶叶发挥出更佳品质。( √ )
16、【单选题】在商品陈列中,更佳陈列位置是货架的( )。( D )
A、更底层
B、最上层
C、中下层
D、第二、三层
17、【单选题】旅居荷兰的 *** 人喜欢饮甘洌、味浓的( )。( C )
A、冰红茶
B、咸奶茶
C、薄荷绿茶
D、乌龙茶
18、【单选题】开发茶文化旅游,要注意茶中的高雅的茶文化熏陶等,开发特色茶楼,( )不适合提倡。( D )
A、农家茶室
B、木屋茶室
C、茅屋茶室
D、娱乐舞蹈唱歌会所
19、【单选题】茶艺表演中的“四艺”出现于( )。( C )
A、宋代
B、明代
C、唐代
D、清代
20、【单选题】茶点大致可分为干果类、( )、糖果类、西点类和中式点心类。( C )
A、咸点类
B、甜点类
C、鲜果类
D、果脯类
21、【单选题】茶艺服务人员在接待国外宾客时,要以“( )”的姿态出现,绝对不能玷污国家的光辉形象。( A )
A、民间外交官
B、主人
C、客人
D、陌生人
22、【单选题】唐时的饼茶属于( )的蒸压茶,它的含水量较一般的片茶、叶茶、末茶等都要高。( A )
A、不发酵
B、微发酵
C、半发酵
D、全发酵
23、【单选题】茶叶保存应注意温度的控制。温度平均每升高( ),茶叶褐变速度将增加3—5倍。( C )
A、6℃
B、8℃
C、10℃
D、12℃
24、【单选题】对茶树来说,根系生长最适宜的地温是( )左右。( A )
A、25℃
B、10℃
C、20℃
D、28℃
25、【单选题】熟普洱茶的汤色一般以( )为佳。( B )
A、金黄、明亮
B、红浓、明亮
C、橙黄、明亮
D、深黄、明亮
26、【单选题】根据季节变化和客人的口味在基本配料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中草药等。如冬天、春天一般加( ),夏天加( ),秋天加( )。( A )
A、生姜,鱼腥草,贡菊
B、肉桂,贡菊,藿香
C、藿香,金银花,生姜
D、鱼腥草,薄荷,杭白菊
27、【单选题】茶树在日平均温度下生长虽快但( )易趋粗老。( C )
A、芽
B、叶
C、芽叶
D、枝条
28、【单选题】茶叶中咖啡碱的药理作用,以下描述有错误的是( )。( A )
A、使神经中枢兴奋,产生疲劳,降低劳动效率
B、抵抗酒精、烟碱的毒害作用
C、对中枢和末梢血管系统及心波有兴奋和强心作用
D、有利尿、调节体温的作用
29、【单选题】( )经常作为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 A )
A、古筝曲
B、民族器乐曲
C、钢琴曲
D、流行曲
30、【单选题】在茶汤中含有( )的钙时,茶汤变坏带涩。( B )
A、1mg/L
B、2mg/L
C、3mg/L
D、4mg/L
31、【单选题】品茗环境的营造中,( )影响品茗情趣。( C )
A、插花
B、挂画
C、播放DJ音乐
D、焚香
32、【单选题】唐代中期盛行煎茶法,所选用的茶是( )。( B )
A、粗茶
B、饼茶
C、末茶
D、团茶
33、【单选题】点茶这道程序一般是( )。( A )
A、投茶—注汤—调膏
B、投茶—调膏—注汤
C、注汤—投茶—调膏
D、注汤—调膏—投茶
34、【单选题】明代饮茶方式是( )。( C )
A、煮茶
B、点茶
C、泡茶
D、煎茶
35、【单选题】乌龙茶品饮其第三道主要闻茶香的( )。( A )
A、持久性
B、茶香的纯度
C、花香
D、火香
36、【单选题】我国的名茶名称大多数都很美,大体上可分为( )大类。( B )
A、三
B、五
C、六
D、十
37、【单选题】品饮绿茶时,头开茶重在品尝绿茶的( )。( A )
A、鲜味和茶香
B、滋味和花香
C、茶香和回味
D、滋味和回甘
38、【单选题】请将下列禅茶茶艺中的四个程序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 ①“礼佛三拜”②“请佛出宫”③“纤尘不染”④“佛入地狱”( D )
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39、【单选题】我们把安溪茶艺中斟茶的手势形象地喻为“( )”。( C )
A、点水留香
B、观音出海
C、三龙护鼎
D、行云流水
40、【单选题】“香气馥郁持久,汤色金黄,滋味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是( )的品质特点。( A )
A、安溪铁观音
B、云南普洱茶
C、祁门红茶
D、太平猴魁
41、【单选题】在茶文化习俗中,我国有丰富的少数民族饮茶习俗,有布朗族的( )等。( A )
A、青竹茶
B、虫茶
C、龙虎茶
D、奶茶
42、【单选题】茶叶中的主要药用成分包括( )。( A )
A、有机化合物类和无机化合物类
B、有机化合物类
C、无机化合物类
D、矿物质
43、【单选题】请把擂茶的程序补充完整:( )。 洗钵迎宾——群星拱月——投入配料——( )——冲水——过筛——敬茶——品茶( B )
A、添料——初擂——细擂
B、初擂——添料——细擂
C、初擂——细擂——添料
D、初擂——投料——细擂
44、【单选题】劳资关系发生纠纷,可以向( )提起诉讼。( C )
A、检察院
B、税务工商局
C、人民法院
D、卫生局
45、【单选题】陆羽在《茶经》中提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 )、石池慢流者上。”( C )
A、源头
B、上游
C、乳泉
D、清流
46、【单选题】“悬壶高冲”是提起水壶,对准瓯杯,( )冲入,使茶叶随着水流旋转而充分舒展。( D )
A、先高后低
B、高注水
C、低注水
D、先低后高
47、【单选题】品饮白毫银针时,待茶汤呈( )},可一边赏汤色,一边闻香、尝味。( A )
A、橙黄色或杏黄色
B、金黄色或橙红色
C、金黄色或橙黄色
D、杏黄色或橙红色
48、【单选题】绿茶茶汤色泽变化主要是茶多酚类物质黄酮类及其( )的氧化。( C )
A、叶黄素
B、黄酮类
C、糖甙物
D、花青素
49、【单选题】以下选项不是中国的五大名泉的是( )。( D )
A、济南趵突泉
B、杭州虎跑泉
C、无锡惠山泉
D、庐山谷帘泉
50、【单选题】 *** 蒙古咸奶茶时要先将( )放入牛奶中。( B )
A、盐
B、黄油
C、茶叶
D、水
以上是茶艺师(高级)考试题库类型。支持全国各地区精准茶艺师(高级)考试试题,支持安全资格证,特种作业操作证,职业技能鉴定等工种题库练习。
黄酮类化合物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抗氧化作用氧化应激是产生活性氧的氧化剂和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剂之间的不平衡。在健康条件下,氧化剂和抗氧化剂的水平是平衡的。然而,活性氧的过量产生和抗氧化剂的缺乏会导致氧化应激,这可能是加速神经退行性疾病发展的原因。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一部分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多巴胺代谢和神经毒性炎症引起的氧化应激有关。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大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被认为是预防和抑制帕金森病发病的膳食补充剂。最新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预防或治疗药物在不同帕金森病模型中有抵抗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的潜在作用。
来自韩国庆北国立大学的Sang Ryong Kim认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对于氧化应激相关的神经毒性具有惊人的脆弱性,这表明氧化还原平衡的维持是黑质神经元存活的关键因素。具有有效的自由基清除活性的类黄酮被认为是预防和抑制帕金森病发病机理的膳食补充剂。然而,尽管尚无与帕金森病患者直接相关的实验结果,但先前的报道支持饮食补充类黄酮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的替代策略的建议。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1年 7 月 7 期发表。
文章来源: Kim SR (2021) Application of flavonoids for the protection of nigral dopaminergic neurons from oxidative stress. Neural Regen Res 16(7):1409-1410.
植物功效成分-黄酮类植物功效成分-黄酮类
一、概述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化合物。由于这类化合物大多呈黄色或淡黄色且分子中多含有羰基,因此被称为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是指以2-羟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为基本母核的一类化合物,现在则泛指两个苯环(A环与B环)通过3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1、分类
根据黄酮类化合物A、B环之间三碳链的氧化程度、3位是否有羟基取代、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B环连接位置(2或3位)等特点,可将主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此外,还有由2分子黄酮、2分子二氢黄酮,或1分子黄酮及1分子二氢黄酮按C-C或C-O-C键方式连接而成的双黄酮类化合物(bisflavonoids)。
另有少数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复杂,如水飞蓟素为黄酮木脂素类(flavonolignan),榕碱(ficine)为黄酮生物碱(flavonoidalkaloids)等。
各类型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A、B环上常连接酚羟基、甲基、甲氧基、异戊烯基等官能团。
2、生物合成途径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为复合型生物合成途径,即分别经莽草酸途径和乙酸-丙二酸途径,由3个丙二酰辅酶A和一个桂皮酰辅酶A 在查耳酮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查耳酮。经同位素标记证明由3个丙二酰辅酶A形成A环,桂皮酰辅酶A构成B环和提供A、B环之间的三碳链。生成的查耳酮再经过查耳酮异构化酶的作用形成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在各种酶的作用下生物合成而得到其他类型黄酮类化合物。
3、组成黄酮的糖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由于苷元不同,以及糖的种类、数量、连接位置、连接方式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黄酮苷类化合物。
组成黄酮苷的糖类主要有以下类型。①单糖类: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L- *** 糖及D-葡萄糖醛酸等。②双糖类:槐糖、龙胆二糖、芸香糖、新橙皮糖、刺槐二糖等。③三糖类:龙胆三糖、槐三糖等。④酰化糖类:2-乙酰基葡萄糖、咖啡酰基葡萄糖。
在黄酮O-苷中,糖的连接位置与苷元结构类型有关。如黄酮、二氢黄酮和异黄酮类多形成7-单糖链苷;黄酮醇和二氢黄酮醇类多形成3-、7-、3'-、4'--单糖链苷或3,7-、3,4'-及7,4'-双糖链苷;花色素类多在3-OH上连接一个糖或形成3,5-二葡萄糖苷。除常见的O-苷外,还发现有天然的黄酮C-苷,糖多连接在6-、8-或6,8-位,如牡荆素、葛根素等。
4、分布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被子植物。黄酮类在唇形科、玄参科、爵麻科、苦苣苔科、菊科等植物中分布较多;黄酮醇类较广泛分布于双子叶植物,特别是一些木本植物的花和叶中;二氢黄酮类在蔷薇科、芸香科、豆科、杜鹃花科、菊科、姜科中分布较多;二氢黄酮醇类在豆科植物中普遍存在;异黄酮类在豆科蝶形花亚科和鸾尾科植物中存在较多;查耳酮类在菊科、豆科、苦苣苔科等植物中分布较多。而双黄酮类多局限于裸子植物,尤其是松柏纲、银杏纲和风尾纲等。
五、生物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中重要的有效成分,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银杏叶总黄酮、葛根总黄酮、葛根素(puerarin)等具有扩张冠状血管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冠心病;芦丁(rutin)、橙皮苷(hesperidin)、d-儿茶素(d-catechin)等能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异常通透性,可用于毛细血管性出血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辅助治疗;水飞蓟素(silymarin)、异水飞蓟素(silydianin)及次水飞蓟素(silychristin)等具有保肝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多种中毒性肝损伤等;木犀草素(luteolin)、黄芩苷(baicalin)、黄芩素(baicalein)等具有抗菌作用;槲皮素 (quercetin)、桑色素(morin)等具有抗病毒作用;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大豆素(daidzein)等具有类似罄粟碱样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杜鹃素(farrerol)、川陈皮素(nobiletin)、槲皮素等具有止咳祛痰作用;染料木素(genistein)、金雀花异黄素(genistein)、大豆素等异黄酮类化合物因与已烯雌酚具有相似的结构部分,具有雌性激素样作用;营实苷A(multiflorin A)有致泻作用;牡荆素(vitexin)、桑色素、d-儿茶素等具有抗肿瘤作用。最新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经过肠道微生物降解产生的代谢物脱氨基酪氨酸(DAT)被吸收后,能够上调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进而增强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 DAT虽然不能直接杀死流感病毒,但却是开启机体免疫保护和增强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关键组成部分。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1、黄酮类
黄酮类是以2-苯基色原酮为基本母核,且3位上无含氧基团取代的一类化合物。天然黄酮A环的5,7-位几乎同时带有羟基;B环常在4'-位有羟基或甲氧基,3'-位有时也有羟基或甲氧基。 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有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牡荆素(vitexin)、黄芩苷等。
2、黄酮醇类
黄酮醇类是在黄酮基本母核的3位连有羟基或其他含氧基团的一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种类较多,每一种黄酮醇又可形成多种苷,在同一植物中常有数种结构相似的苷同时存在。常见的黄酮醇类化合物有山奈酚(kaempferol)、杨梅素(myricetin)、槲皮素、芦丁等。
3、二氢黄酮类
二氢黄酮类可视为是黄酮基本母核的2,3位双键被氢化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如杜鹃素、橙皮苷等。
4、二氢黄酮醇类
二氢黄酮醇类具有黄酮醇类2,3位被氢化的基本母核,如二氢槲皮素、二氢桑色素等。二氢黄酮醇类常与相应的黄酮醇共存于同植物体中。
5、异黄酮类
异黄酮类以3-苯基色原酮为基本母核,即B环连接在C环的3位上,如大豆素、大豆苷(daidzin)、葛根素(puerarin)等。
6、二氢异黄酮类
二氢异黄酮类具有异黄酮2,3位被氢化的基本母核,如鱼藤酮(rotenone)、高丽槐素(maackiain)等。
7、查耳酮类
查耳酮类为苯甲醛缩苯乙酮类化合物,结构特点是二氢黄酮C环的1,2位键断裂生成的开环衍生物,即三碳链不构成环,如补骨脂乙素(corylifolinin)。 查耳酮类母核碳原子编号与其他黄酮类化合物不同。
查耳酮2'-羟基衍生物为二氢黄酮的异构体,两者可以相互转化。酸性条件下可转为无色的二氢黄酮,碱化后又转为深黄色的2'-羟基查耳酮。
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的花中含红花苷(carthamin)、新红花苷(neocarthamin)和醌式红花苷(carthamone)。红花在开花初期主要含无色的新红花苷及微量的红花苷,故花冠呈淡黄色;开花中期主要含红花苷,故花冠呈深黄色;开花后期或采收干燥过程中由于红花有在植物体中酶的作用下氧化变成红色的醌式红花苷,故花冠逐渐呈红色至深红色。
8、二氢查耳酮类
二氢查耳酮类为查耳酮α和β位双键氢化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极少,如梨根苷(phloridzin)。
9、花色素类
花色素类的结构特点是基本母核C环无羰基,1位氧原子以盐形式存在,是使植物的花、果、叶、茎等呈现蓝、紫、红等颜色的色素,在植物中多以苷的形式存在。花色苷(anthocyanin)一般用20%盐酸煮沸3 min即可水解生成苷元和糖类。
10、黄烷醇类
黄烷醇类根据C环3,4位羟基的情况分为黄烷-3-醇和黄烷-3,4-二醇两类,在植物体内作为鞣质的前体,常以分子聚合的形式生成鞣质。
(1)黄烷-3-醇类:又称为儿茶素类,在植物中分布较广,主要存在于含鞣质的木本植物中。儿茶素有四个光学异构体,但在植物体中主要存在(十)儿茶素(catechin)和(-)表儿茶素(epicatechin)两个。
(2)黄烷-3,4-二醇类:又称为无色花色素类,在植物界分布也很广,尤其是含鞣质的木本植物和蕨类植物中,如无色矢车菊素(leucocyanidin)、无色飞燕草素(leucodelphinidin)、无色天竺葵素(leucopelargonidin)等。
11、橙酮类
橙酮类结构特点是C环为含氧五元环,母核碳原子编号也与其他黄酮类化合物不同,如硫华菊素(sulphuretin)。此类化合物较少见,主要存在于玄参科、菊科、苦苣苔科和单子叶植物沙草科中。
12、酮类
酮类又称双苯吡酮类或苯骈色原酮类,基本母核由苯环与色原酮的2,3位骈合而成,如异芒果素(isomengiferin)。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常存在于龙胆科、藤黄科植物中,在百合科植物中也有分布。
13、高异黄酮类
高异黄酮类的基本母核比一般异黄酮母核多一个碳原子,是由色原酮、色满酮的3位接苄基而形成的一系列衍生物,如甲基麦冬黄酮A。
14、双黄酮类
双黄酮类是由2分子黄酮衍生物按C-C或C-O-C键方式聚合而成。常见的天然双黄酮类化合物是由2分子芹菜素或其甲醚衍生物聚合而成,根据结合方式分为三类:①3',8"-双芹菜素型,如银杏素、异银杏素、白果素等。②8,8"-双芹菜素型,如柏黄酮等。③双苯酪型,如扁柏黄酮等。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性状
(1)形态: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具有一定的结晶形状,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
(2)颜色: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呈黄色,所呈颜色主要与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辄体系以及助色团(-OH、-OCH3等)的种类、数目和取代位置有关。
以黄酮为例,其色原酮部分无色,但在2位上引入苯环后即形成交叉共辄体系,并通过电子转移、重排,使共轭链延长,因而显现出颜色。一般情况下,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多显灰黄色至黄色,查耳酮显黄色至橙黄色。
如果在黄酮、黄酮醇分子7位或4'位引入-OH、-OCH3等供电子基团后,因产生p-π共轭,促进电子移位、重排,使共轭系统延长,化合物颜色加深;但在其他位置引入供电子基团则对颜色影响较小。
如果2,3位双键被氢化,则交叉共轭体系中断,因此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黄烷醇几乎无色。异黄酮因B环接在3位,缺少完整的交叉共扼体系,显微黄色。
花色素的颜色可随pH不同而改变,一般pH<7时显红色,pH8.5时显紫色,pH>8.5时显蓝色。
2、旋光性
游离黄酮类化合物中,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二氢异黄酮、黄烷醇等类型因具有手性碳原子,具有旋光性,其余无旋光性。黄酮苷类由于结构中含有糖基,故均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
3、溶解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性因结构类型及存在状态(苷或苷元,单糖苷、双糖苷或三糖苷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1)游离黄酮类化合物:游离黄酮类化合物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水溶液中。
黄酮、黄酮醇、查耳酮等分子中存在交叉共轭体系,为平面型分子,分子间排列紧密,引力较大, 故很难溶于水。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因分子中的C环被氢化,具有近似于半椅式的结构,为非平面型分子,分子间排列不紧密,引力降低,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故在水中溶解度稍大。异黄酮类化合物的B环受吡喃环羰基的立体阻碍,也不是平面型分子,故亲水性比平面型分子增加。
花色素类虽具有平面型结构,但因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盐的通性,故亲水性较强,水溶度较大。
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引入取代基的种类和数目不同,对溶解度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分子中引入的羟基增多,水溶性增加,脂溶性降低,黄酮类化合物大多为多羟基化合物,一般不溶于石油醚中,故可与脂溶性杂质分开。引入甲氧基或异戊烯基,则脂溶性增加,如5,6,7,8,3',4'-六甲氧基黄酮(川陈皮素)甚至可溶于石油醚。
(2)黄酮节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羟基苷化后,水溶性增加,脂溶性降低。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极性溶剂,难溶或不溶于苯、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苷分子中糖基的数目和位置,对溶解度亦有一定影响。一般多糖苷比单糖苷水溶性大,3-羟基苷比相应的7-羟基苷水溶性大。
4、酸碱性
(1)酸性: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中。
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与酚羟基的数目和位置有关。例如,黄酮的酚羟基酸性由强至弱依次为:7,4'-二OH>7-或4'-OH>一般酚羟基>5-0H。其中7,4'-二OH黄酮,在p-π共轭效应的影响下酸性增强,可溶于碳酸氢钠水溶液;7-或4'-OH黄酮可溶于碳酸钠水溶液;具有一般酚羟基的黄酮只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而仅有5-位酚羟基的黄酮,因可与4-位的羰基形成分子内氢键,故酸性最弱。此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及鉴定工作。
(2)碱性: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γ-吡喃酮环上的1-位氧原子,因有未共用电子对,故表现出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机酸(如浓 *** 、盐酸等)生成盐,但生成的盐极不稳定,加水后即分解。
黄酮类化合物溶于浓 *** 中生成的盐,常常表现出特殊的颜色,可用于初步鉴别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例如,黄酮、黄酮醇类显黄色至橙色,并有荧光;二氢黄酮类显橙色(冷时)至紫红色(加热时);查耳酮类显橙红色至洋红色;异黄酮、二氢异黄酮类显黄色;橙酮类显红色至洋红色。
四、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
1、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多,性质各异,且在植物体内分布部位不同,存在形式也不同,如在花、叶、果等组织中多以苷的形式存在,在木部坚硬组织中多以游离苷元的形式存在。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主要根据被提取物和共存杂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大多数游离的黄酮苷元宜用极性较小的溶剂(如氯仿、乙醚、乙酸乙酯等)进行提取,而亲脂性较强的多甲氧基黄酮苷元,甚至可用甲苯进行提取。黄酮苷类和极性较大的黄酮苷元(如羟基黄酮、双黄酮、橙酮、查耳酮等),一般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或混合溶剂提取,其中乙醇(或甲醇)/水的混合溶剂系统应用最多。提取花色素类化合物时可加入少量酸(如0.1%盐酸)。但提取一般黄酮苷类成分时,应当滇用酸水,以免发生水解反应。提取羟基黄酮时,也可采用碱水。
(1)乙醇或甲醇提取
含水乙醇或甲醇是最常用的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溶剂,高浓度的醇(如90%~95%)适宜于提取黄酮苷元,浓度约60%的醇适宜于提取黄酮苷类。提取 *** 有冷浸法、渗漉法、回流法、连续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等。
(2)热水提取法
热水仅限于提取黄酮苷类,成本低、安全,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在提取过程中为了避免黄酮苷类发生水解,也可按一般提取苷的 *** 预先破坏酶的活性。但是,热水提取法所得的提取物杂质较多,提取效率也不高。
(3)碱性水或碱性烯醇提取法
由千黄酮类成分大多具有酚羟基,呈酸性,在碱性溶液中成盐溶解,因此可用碱性水或碱性烯醇提取,提取液经酸化后可使黄酮类化合物游离,或沉淀析出,或使用有机溶剂萃取。
常用的碱性水溶液有稀氢氧化钠水溶液、碳酸钠水溶液和石灰水(即氢氧化钙水溶液)。稀氢氧化钠水溶液浸出能力较大,但浸出杂质较多,可将浸出液酸化后迅速过滤,因先析出的沉淀物常常是杂质,故被过滤除去,而滤液中再析出的沉淀物可能是较纯的黄酮类化合物。碳酸钠水溶液浸出能力不如稀氢氧化钠水溶液,但浸出杂质较少。石灰水的优点是使含有多酚羟基的鞣质或含有羰基的果胶、黏液质等水溶性杂质生成钙盐沉淀而不被溶出,有利于提取液的纯化;缺点是浸出效果可能不如稀氢氧化钠水溶液,且有些黄酮类化合物也能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物质,不被溶出,从而影响总黄酮的提出率。5%氢氧化钠稀乙醇液浸出效果较好,但浸出液酸化后,游离析出的黄酮类化合物在烯醇中有 定的溶解度,可能降低产品的收取率。
用碱性溶剂提取时,应当注意所用的碱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在强碱下(尤其是加热时)破坏黄酮类化合物母核。在加酸酸化时,酸性也不宜过强,以免生成盐,致使析出的黄酮类化合物又重新溶解,降低产品收取率。当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含有邻二酚羟基时,可添加硼酸对其进行保护。
(4)系统溶剂提取法
用极性由小到大的溶剂依次提取,其相应被提出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极性也是由小到大。例如,先用石油醚或正已烷脱脂(针对叶类或全草类药材);然后依次用苯提取多甲氧基黄酮或含异戊烯基、甲基的黄酮;三氯甲烷、乙醚、乙酸乙酯提取大多数游离的黄酮类化合物;丙酮、乙醇、甲醇、甲醇-水(1:1)提取多羟基黄酮、双黄酮、查耳酮、橙酮类化合物;烯醇、沸水提取苷类;1%盐酸提取花色素类等。
2、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主要根据其极性差异、酸性强弱、分子量大小和有无特殊结构等,采用合适的分离 ***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 虽然很多,但单体的分离仍主要依靠各种色谱法,近年来又应用了各种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高速逆流色谱法等新的色谱技术。
(1)溶剂萃取法
用水或不同浓度的醇提取得到的浸出物成分复杂,往往不能直接析出黄酮类化合物,需回收溶剂,使成糖浆状或浓水液。然后用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萃取,可使游离黄酮与黄酮苷分离或使极性较小与极性较大的黄酮分离。例如,先用乙醚从上述浓水液中萃取出游离黄酮苷元,再用乙酸乙酯反复萃取得到黄酮苷。此法是初步分离,主要分离苷元和苷。
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与混入的杂质极性不同,选用不同溶剂处理,也可达到精制纯化目的。例如,植物叶子的醇提取液适当浓缩后,可用石油醚萃取除去叶绿素、胡萝卜素等低极性杂质。而某些提取物的水溶液经浓缩后则可加入多倍量浓醇,以沉淀除去蛋白质、多糖类等水溶性杂质。
(2)聚酰胺吸附法
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酚羟基,可与聚酰胺形成氢键吸附,从而与不含酚羟基的成分分离。在操作过程中,对吸附有酚类物质的聚酰胺柱先用水将糖类等亲水性杂质洗脱下来,再用95%乙醇将黄酮等酚类化合物洗脱下来。此法常用于总黄酮的纯化精制。
(3)硼酸络合法
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与硼酸络合,生成物易溶于水,可与无邻二酚胫基的黄酮类化合物相互分离。例如,山奈酚和槲皮素的分离,可将其混合物溶于乙酸乙酯中,用饱和的硼酸水溶液萃取,槲皮素因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可与绷酸络合而溶于水,山奈酚因结构中无邻二酚轻基则仍保留在乙酸乙酯层中。
(4)pH梯度萃取法
pH梯度萃取法主要适用于酸性强弱不同的游离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将混合物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中,依次用5%NaHC03(可萃取出7,4'-二羟基黄酮)、5%Na2C03(可萃取出7-或 4'-羟基黄酮)、0.2%NaOH(可萃取出具有一般酚羟基的黄酮)、4%Na0H(可萃取出 3-羟基黄酮或 5-羟基黄酮)萃取,达到分离的目的。
(5)柱色谱法
柱色谱的填充剂有硅胶、聚酰胺、氧化铝、葡聚糖凝胶和纤维素粉等,其中以硅胶、聚酰胺最常用。
硅胶柱色谱:应用范围较广,主要适宜分离极性较低的黄酮类化合物如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高度甲基化或乙酰化的黄酮及黄酮醇类。少数情况下,在加水去活化后也可用于分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如多羟基黄酮醇及黄酮苷类等)。分离游离黄酮时,一般选择有机溶剂为洗脱剂,如不同比例的氯仿-甲醇混合溶剂等;分离黄酮苷时常用极性较大的含水溶剂系统洗脱,如氯仿-甲醇-水、乙酸乙酯-丙酮-水等。
聚酰胺柱色谱:聚酰胺对各种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苷和黄酮苷元)有较好的分离效果,是较为理想的吸附剂,且其容量比较大,适合于制备性分离。
聚酰胺色谱的分离机制,一般认为是"氢键吸附",即聚酰胺的吸附作用是通过其酰胺羰基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上的酚羟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的,其吸附强度主要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酚羟基的数目与位置等以及洗脱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
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的一般洗脱规律如下。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能形成氢键的基团(即酚羟基)数目越多,则聚酰胺对它的吸附力越强,在色谱柱上越难以被洗脱。
当黄酮分子中酚羟基数目相同时,酚羟基的位置对吸附也有影响。当酚羟基所处位置易于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其与聚酰胺形成氢键吸附减小,在色谱柱上易被洗脱。所以,聚酰胺对酚羟基处于C4羰基邻位(即 3-或5-位)的黄酮吸附力小于酚羟基处于其他位置的黄酮;对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吸附力小于具有间二酚羟基或对二酚羟基的黄酮。此外,当黄酮分子中的酚羟基与其他基团也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时,则聚酰胺对该化合物的吸附力也会降低。
黄酮分子内芳香化程度越高,共轭双键越多,则聚酰胺对它的吸附力越强,故查耳酮常常比相应的二氢黄酮难被洗脱。
不同类型黄酮化合物的洗脱顺序为: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黄酮醇。
洗脱剂的影响:聚酰胺与各类化合物在水中形成氢键的能力最强,在有机溶剂中较弱,在碱性溶剂中最弱。因此,各种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由弱至强的顺序为:水<甲醇或乙醇(浓度由低到高)<丙酮<稀氢氧化钠水溶液或氨水<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DMF)<尿素水溶液。
黄酮苷元与黄酮苷:如果以含水溶剂(如醇-水)做洗脱剂时,黄酮苷比相应的黄酮苷元先被洗脱下来,且洗脱的先后顺序一般是:叁糖苷>双糖苷>单糖苷>黄酮苷元;如果以有机溶剂(如三氯甲烷-甲醇,是属于非水溶剂系统)做洗脱剂,结果则相反,黄酮苷元比相应的苷先被洗脱下来。后者是不符合“氢键吸附”规律的。有人认为这是由于聚酰胺具有“双相色谱”特性之故,即其分子中既有非极性的脂肪链,又有极性的酰胺基团,当用极性溶剂(如含水溶剂系统)洗脱时,聚酰胺作为非极性固定相,其色谱行为类似反相分配色谱,因黄酮苷比黄酮苷元极性大,所以黄酮苷比黄酮苷元容易被洗脱。当用有机溶剂(如三氯甲烷-甲醇)洗脱时,聚酰胺作为极性固定相,其色谱行为类似正相分配色谱,所以黄酮苷元比黄酮苷容易被洗脱。
上述吸附规律也适用于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薄层色谱上的行为。
用聚酰胺柱分离黄酮苷元时,可用极性较小的氯仿-甲醇-丁酮-丙酮、苯-石油醚-丁酮-甲醇等混合溶剂洗脱;分离黄酮苷时,可用甲醇-水或乙醇-水等混合溶剂洗脱。
氧化铝柱色谱:氧化铝对黄酮类化合物吸附力强,特别是具有3-羟基、4 -羰基或5-羟基、4 -羰基或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离子络合而被牢固地吸附在氧化铝柱上,难以洗脱,所以很少应用。但是当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没有上述结构,或虽有上述结构但羟基已被甲基化或苷化时,也可用氧化铝柱色谱分离。
葡聚糖凝胶柱色谱:Sephadex G型及Sephadex LH-20型凝胶常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分离黄酮苷元时,主要靠吸附作用,因吸附力的强弱不同而分离,故在一般情况下,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数目越多,凝胶对它的吸附力越大,越难洗脱。而分离黄酮苷时,主要靠分子筛作用,洗脱时一般按分子量从大到小的顺序被洗脱。
葡聚糖凝胶柱色谱中常用的洗脱剂有碱性水溶液或含盐水溶液、醇溶液和含水丙酮、甲醇-氯仿等。
(6)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 色谱法对各种类型黄酮类化合物均可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由千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多个羟基,黄酮苷含有糖基,花色素类为离子型化合物,故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常用的流动相为含有一定比例的甲酸或乙酸的甲醇-水或乙腈-水溶剂系统。对于多甲氧基黄酮或黄酮类化合物的乙酰物可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以苯-乙腈或苯-丙酮等溶剂系统为流动相。
(7)高速逆流色谱法
多元酚类物质在柱色谱分离过程中,其酸性酚羟基往往易与固体支持剂产生不可逆吸附,为了避免这种不可逆吸附,常常在流动相中加入一些酸,但加入酸有引起被分离物质结构改变的可能(如苷的水解等)。高速逆流色谱的特点是不需要固体支持剂,不存在不可逆吸附,所以不需要在流动相中加入酸,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
(8)大孔树脂色谱法
大孔树脂色谱法在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精制方面应用较广。实际工作中,将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水溶液通过大孔树脂柱,先用水洗去糖等水溶性成分,再用浓度由低到高的甲醇或乙醇梯度洗脱,不同极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可被不同浓度的甲醇或乙醇洗脱下来,一般得到黄酮的混合物。
五、含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实例
1、槐花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SojJ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 ”,后者习称"槐米"。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槐花米中含有芦丁、槲皮素、山奈酚等黄酮类化合物,可作为提取芦丁的原料。槲皮素即芦丁的苷元,可经芦丁水解制得。槐花米自古作为止血药,芦丁是主要有效成分,而芦丁具有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并作为防治高血压的辅助治疗药物。此外,芦丁对于放射线伤害引起的出血症亦有一定的作用。根据现代研究表明,槐米中芦丁的含量高达23.5%,槐花开花后降至约13.0%。《中国药典》以总黄酮和芦丁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要求含总黄酮以芦丁计,槐花不得少于8.0%,槐米不得少于20.0%;其中芦丁的含量槐花不得少于6.0%,槐米不得少于15.0%。
芦丁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现已发现含芦丁的植物至少有70余种,除槐米外,荞麦叶、烟叶和蒲公英中均含有较多芦丁。
芦丁为浅黄色粉末或极细微淡黄色针状结晶,溶解度在冷水中1 : 10000,沸水中1:200,沸乙醇中1 : 60,沸甲醇中1 :7,可溶千乙醇、吡啶、甲酰胺、甘油、丙酮、冰醋酸、乙酸乙酯中,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
芦丁分子中酚羟基较多,显弱酸性,易溶于碱液中,酸化后又可析出,因此可以用碱溶酸沉的 *** 提取。
取槐花米20g,置于1000ml烧杯中,加0.4%绷砂水溶液400ml, pH6~7,在搅拌下以石灰乳调至pH8,加热微沸30min,补充失去的水分,并保持pH 8,静置5~10min,倾出上清液,用纱布过滤。重复提取1次,合并滤液,将滤液用盐酸调至pH5左右,放置过夜,抽滤,用水洗3~4次,放置空气中自然干燥得粗芦丁。取粗芦丁2g,加乙醇50~60ml 加热溶解,趁热抽滤,将滤液浓缩至20~30 ml,放置,析出结品。 取芦丁1g,加2%strongS04,小火加热微沸回流30min至1h。开始加热10min为澄清溶液,逐渐析出黄色小针状结晶,即槲皮素。
芦丁分子中因含有邻二酚羟基,性质不太稳定,暴露在空气中能缓缓氧化变为暗褐色,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被氧化分解。绷酸盐能与邻二酚羟基结合,达到保护的目的,故在碱性溶液中加热提取芦丁时,往往加入少量硼砂。
2、葛根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的干燥根,习称野葛。 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味甘、辛,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的功效。 是中医常用的祛风解表药之一,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葛根中主要含有异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大豆苷元(大豆素,daidzein)、大豆苷(daidzin)、葛根素(puerarin)、染料木素(genistein)、染料木甘(genistin)、芒柄花苷(ononin)等。《中国药典》以葛根素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要求含葛根素不得少于2.4%。
葛根总异黄酮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鼠等作用。大豆素具有类似罂粟碱的解痉作用。大豆素、大豆苷及葛根素均能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头痛症状。葛根素是葛根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有舒张平滑肌的作用,对正常和高血压的动物有一定的降压作用,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突发性耳聋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等。葛根素注射剂偶可见急性血管内溶血的不良反应,建议对其过敏或过敏体质者禁用。
取野葛粉碎为粗粉,80%乙醇回流提取3次,减压浓缩至无醇味,过滤,滤液以适最水混悬,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乙酸乙酯部分经反复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梯度洗脱)、聚酰胺柱色谱(水-乙醇梯度洗脱)、Sephadex LH-20柱色谱(甲醇)和重结晶等 *** ,分得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正丁醇部分经硅胶反复柱色谱(氯仿-甲醇梯度洗脱)、聚酰胺柱色谱(水-乙醇梯度洗脱)、Sephadex LH-20柱色谱(甲醇)和重结晶等 *** ,分得大豆苷、葛根素、染料木苷和芒柄花苷。
3、银杏叶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干燥叶。秋季叶尚绿时采收,及时干燥。味甘、苦、涩,性平。归心、肺经。具有活血化淤,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的功效。用于淤血阻络,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肺虚咳喘。银杏中黄酮类化合物含晕较高,特别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银杏叶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扩张冠状血管和增加脑血流最、抗氧化、清除人体超氧离子自由基、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双黄酮和儿茶素类等。国内外多将槲皮素及其苷、山奈酚及其苷类、木犀草素及其苷类作为银杏黄酮质量控制的指标性成分。《中国药典》以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晕测定,以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换算总黄酮醇苷的含量,要求含总黄酮醇苷不得少千0.40%;以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和白果内酯的总量计,要求含萜类内酯不得少于0.25%。
银杏叶制剂是血小板激活因子抑制剂,长期服用可能抑制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引起脑出血。此外,还可引起过敏、粒细胞减少、剥脱性皮炎等不良反应。
银杏叶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单黄酮:主要有山奈酚、槲皮素、芹菜素、木犀草素、杨梅素等。
双黄酮:主要有银杏双黄酮、异银杏双黄酮、去甲银杏双黄酮、穗花杉双黄酮等。
黄酮苷:主要有槲皮素-3-葡萄糖苷、山奈酚-3-鼠李糖苷、山奈酚-3-葡萄糖-6-鼠李糖苷、木犀草素-3-葡萄糖苷等。
儿茶素类:主要有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酰儿茶素和表没食子酰儿茶素等。
银杏叶总黄酮的生产工艺较多,一般分为提取和精制两步,常用 *** 如下。
丙酮提取法
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
4、淫羊霍
淫羊霍为小檗科植物淫羊霍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箭叶淫羊霍E. sagittatum (Sie b. et. Zucc.) Maxim.、柔毛淫羊霍E. pubescens Maxim.或朝鲜淫羊霍E. koreanum Nakai的干燥叶。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晒干或阴干。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用于肾阳虚衰,阳屡遗精,筋骨屡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淫羊霍能增强脑血管血流量,促进造血功能,提高免疫功能,调节骨代谢,还具有延缓衰老和抗肿瘤等功效。《中国药典》以总黄酮和淫羊霍苷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要求含总黄酮以淫羊霍苷计不得少于5.0%,其中淫羊霍苷的含量不得少于0.50%。
淫羊霍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1)异戊烯基山奈酚类黄酮化合物:主要有淫羊霍苷、宝霍苷Ⅳ、宝霍苷V、朝霍苷A、朝霍苷B等。
(2)无异戊烯基取代的黄酮化合物:主要有isoquercetin、hyperin、quercitrin、satittatin A、sat1ttatin B等。
(3)其他类异戊烯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8-类异戊烯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如朝霍苷D、brevicornin)、双类异戊烯基取代的黄酮化合物(如epimedokoreaninA)和其他位置异戊烯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
(4)双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ginkgetin、isoginkgetin, bilobetin 等。
淫羊霍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苷类化合物,故常采用乙醇、碱溶液、水等为溶媒提取。以水为溶媒提取,浓缩时间过长,有效成分破坏大,且无效杂质成分多;以碱溶液为溶媒提取,会发生碱性水解,使苷类有效成分提取量减少;以乙醇为溶媒提取,pH适中,苷类成分损失较少,故一般选用乙醇提取淫羊霍的有效成分。此外,可以采用超声波提取法,避免了高温对提取成分的影响,既可提高提取效率,又可缩短提取时间。
5、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芩为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疤满,泻痢,黄疽,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厢肿疮毒,胎动不安。
从黄芩中分离出黄芩苷(含4.0%~5.2%)、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2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芩苷为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是中成药”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主要成分。《中国药典》以黄芩苷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要求含黄芩苷不得少于9. 0%。此外,黄芩苷还有降低转氨酶的作用。黄芩苷元(黄芩素)的磷酸酯钠盐可用于治疗过敏、喘息等疾病。
黄芩苷为淡黄色针晶,几乎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可溶于含水醇和热乙酸。溶于碱水及氨水初显黄色,不久则变为黑棕色。经水解后生成的苷元黄芩素分子中具有邻三酚羟基,易被氧化转为苷类衍生物而显绿色,这是黄芩因保存或炮制不当变绿色的原因。黄芩变绿后,有效成分受到破坏,质量随之降低。
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分离 *** 如下。
利用黄芩苷含酚羟基,在酸性环境下水溶性较小的原理,沉淀黄芩苷;利用黄芩苷含酚羟基,在碱性环境下水溶性较大的原理,溶解黄芩苷。通过反复的碱溶酸沉法,达到精制黄芩苷的目的。
6、陈皮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栽培变种主要有茶枝相Citrus reticulata Chachi(广陈皮)、大红袍Citrus reticulata Dahongpao、温州蜜村Citrus reticulata Unshiu、福橘Citrus reticulata Tangerina。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 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 用于胸胱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陈皮中除含有挥发油外,还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橙皮苷具有和芦丁相同的用途,也有维生素P样功效,多做成甲基橙皮苷供药用,是治疗冠心病药物”脉通”的重要原料之一。《中国药典》以橙皮苷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要求含橙皮昔不少于3.5%。
橙皮苷几乎不溶于冷水,在乙醇和热水中溶解度较大,可溶于吡啶、甘油、乙酸或稀碱溶液,不溶于稀矿酸、三氯甲烷、丙酮、乙醚或苯。与三氯化铁、金属盐类反应可显色或生成沉淀,与盐酸-镁粉反应呈紫红色。
橙皮苷在碱性水溶液中其γ-吡喃酮环容易开裂,生成黄色的橙皮查耳酮苷,酸化后又环合成原来的橙皮苷沉淀析出。
7、满山红
满山红为杜鹃花科植物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 L.的干燥叶。 夏、秋二季采收,阴干。味辛、苦,性温。归肺、脾经。具有止咳祛痰的功效,用于咳嗽气喘痰多。从满山红叶中已分离杜鹃素、8-去甲基杜鹃素、山奈酚、槲皮素、杨梅素、金丝桃苷、异金丝桃苷,以及茛茩莨菪亭、伞形酮、木毒素、牦牛儿酮、薄荷醇、杜松脑和α-桉叶醇、β-桉叶醇、γ-桉叶醇等。其中杜鹃素是祛痰成分,临床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国药典》以杜鹃素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要求含杜鹃素不少于0.080%。
杜鹃素为淡黄色片状结晶,可溶于甲醇、乙醇和稀碱液,难溶于水。与盐酸-镁粉反应呈粉红色,加热后变为玫红色,与三氯化铁反应呈草绿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X-MOLNews
人吃五谷杂粮,日常饮食深刻影响着人体健康。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有不少谚语俗语,将蔬菜水果与健康联系起来,例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还有著名的“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统计数据已经表明,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全因死亡率相关,据估计,2013年全世界780万人的过早死亡很可能要归因于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于800克/天 <1>。大家都知道,果蔬中确实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比如膳食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而今天我们文章的主角——类黄酮(flavonoids),也叫黄酮类物质——可能不太为人所熟知。它们是一大类植物天然产物的总称,都是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的多酚类物质。
常见类黄酮物质母核结构。图片来源:Blackwell Publishing <2>
最近,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Edith Cowan University)Nicola P. Bondonno博士等研究人员分析了56000多名丹麦人近23年的健康资料,以研究饮食中的类黄酮对这些人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习惯性地在饮食中摄入适量的类黄酮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全因死亡率下降相关。具体来说,对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总类黄酮摄入量在约500毫克/天即可达到更好的效果,继续增加摄入量也不会带来更多帮助;对于癌症相关死亡率,这个“阈值”要更高一些,约在1000毫克/天。相关论文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总类黄酮摄入量大于500毫克/天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相关。图片来源:Nat. Commun.
这份丹麦人的健康记录非常详细,研究人员还特意研究了类黄酮摄入对烟酒爱好者的影响,结果还挺意外。他们发现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摄入类黄酮与死亡率降低的相关性更强,也更加线性。更意外的是,在总类黄酮摄入量低于500 毫克/天时,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的获益情况基本一致,但一旦超过这个摄入量,非吸烟者摄入更多类黄酮没有明显获益,而非吸烟者的风险曲线是一直向下的,直到2000毫克/天仍有相关性。类似的,大量饮酒者(酒精摄入量大于20克/天)与不饮酒或少量饮酒者(酒精摄入量小于20克/天)相比,也有类似现象。小氘猜测的原因是,类黄酮会清除人体内的一些有害物质,对于不抽烟不喝酒的人来说,这些有害物质较少,摄入500毫克/天的类黄酮基本上能把有害物质清除完,再多吃也无益。但对于抽烟喝酒的人来说,体内的有害物质较多,需要更多类黄酮来清除。
不过对于肥胖患者来说,类黄酮就没这么友好了。研究人员发现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30的人摄入过多类黄酮,风险因素会越来越高。类黄酮的绝大部分来源是食物,这个现象或许可以理解为,胖子吃得越多越危险,即使吃很多果蔬也不行,倒也合理。胖子们简直太难了,还是控制体重好。
总类黄酮摄入量对吸烟者、饮酒者、肥胖者的影响。图片来源:Nat. Commun.
这篇文章并没有揭示类黄酮降低人类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相关死亡风险的机理。不过在以往的研究中,类黄酮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以心血管疾病为例,吸烟喝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增加人体的炎症,损害血管,进而增加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风险。研究者下一步计划的重点是揭示哪些类型的心血管疾病或癌症受到类黄酮的保护最明显。
读到这里,你肯定最想知道怎样才能摄入500毫克/天的类黄酮呢?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的数据,每天一杯茶、一个苹果、一个橙子、100克蓝莓或西蓝花都能提供足量的类黄酮,巧克力和红酒也是不错的选择<3>。一般情况下如果蔬果摄入保证在每天800克以上,就不需要额外补充。当然,如果你抽烟喝酒,可能需要在此基础上再多吃一些。
蔬菜和水果。图片来源于 ***
不过,这并不代表类黄酮可以作为吸烟、酗酒的挡箭牌。Bondonno博士也提醒到,“要注意,类黄酮的摄入并不能抵消吸烟和大量饮酒引起的所有健康风险。为健康着想,能做的更好的事情就是戒烟并减少饮酒。”<4>
Flavonoid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mortality in the Danish Diet Cancer and Health Cohort
Nicola P. Bondonno, Frederik Dalgaard, Cecilie Kyr?, Kevin Murray, Catherine P. Bondonno, Joshua R. Lewis, Kevin D. Croft, Gunnar Gislason, Augustin Scalbert, Aedin Cassidy, Anne Tj?nneland, Kim Overvad, Jonathan M. Hodgson
Nat. Commun., 2019, 10, 3651, DOI: 10.1038/s41467-019-11622-x
参考资料:
1.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otal cancer and all-cause mortalit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 *** 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Int J. Epidemiol., 2017, 46, 1029–1056
https://academic.oup.com/ije/article/46/3/1029/3039477
2.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Occurrence, Structure and Role in the Human Diet (eds Crozier, A., Clifford, M. N. & Ashihara, H.) 303–351 (Blackwell Publishing, Oxford, 2006).
3. USDA Database for the Flavonoid Content of Selected Foods, Release 3.3 (March 2018)
https://www.ars.usda.gov/northeast-area/beltsville-md-bhnrc/beltsville-human-nutrition-research-center/methods-and-application-of-food-composition-laboratory/mafcl-site-pages/flavonoids/
4. Apples, tea and moderation – the 3 ingredients for a long life
https://www.ecu.edu.au/news/latest-news/2019/08/apples-tea-and-moderation-the-3-ingredients-for-a-long-life
(本文由氘氘斋供稿)
日常听长辈唠叨多吃蔬菜水果有利于健康,而事实确实也是如此,多吃水果和蔬菜会降低心血管和整体死亡的风险。然而水果和蔬菜究竟如何保护人们的健康却鲜为人知,因为这其中可能涉及了多种营养素,科学家要深入研究单一化合物如何影响人类疾病和死亡的细节却是很困难的事情。
但许多科学家认为黄酮类化合物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证明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科学家进行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涉及超过50,000名参与者,时间跨度23年,最终得出结论——食用富含类黄酮的食物可以避免疾病并延长寿命。
类黄酮家族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叫做多酚的化学物质。它们存在于一系列天然食物中,包括水果,蔬菜,黑巧克力,红葡萄酒和茶。
这些化合物有六个亚类:
1. 黄酮醇
2. 黄烷-3-醇
3. 黄烷酮
4. 黄酮
5. 花青素
6. 异黄酮
这些化合物中的每一种都有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程度影响身体。
▲来自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的科学家开始研究这些化合物是否能延长寿命并保护健康。该论文现已刊登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概述了他们的发现。
作者写道,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总黄酮和类黄酮亚类摄入量与所有原因,<心血管疾病>相关和癌症相关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还希望了解饮酒和吸烟等生活方式因素如何影响黄酮类化合物的益处。
黄酮类研究有趣的结果
早期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产生了有趣的结果。在短期研究中,它们似乎可以促进心血管健康的某些标志物。其他论文描述了类黄酮的潜在抗癌作用。
虽然早期的研究已经暗示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益处,但存在重大差距。因为来自观察性研究的证据是不完整的;关于癌症死亡率的研究很少,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类黄酮亚类的特定作用,并确定达到更大效益所需的总黄酮和特定黄酮的剂量。
为了调查,科学家们从丹麦国会,及各大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共有56,048名成年人参加,在23年的随访期间,有14883名参与者死亡。
在控制了一系列因素后,研究人员得出结论:“
具体而言,他们发现那些每天摄入约500毫克(mg)黄酮类化合物的人患癌症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低。高于500毫克的阈值,没有额外的好处。
科学家们还分析了六种类黄酮的影响。他们全面发现了同样的效果。
每天500毫克的“黄酮类”饮食,有利健康
为了提高500毫克的阈值,首席研究员Nicola Bondonno博士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食谱:在不同的植物性食物和饮料中摄取各种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这可以通过饮食轻松实现:一杯茶,一个苹果,一个橙子,100克蓝莓和100克西兰花。提供多种类黄酮化合物和超过500毫克的总黄酮。
研究人员发现,黄酮类化合物的益处在吸烟与每天饮用两杯酒精饮品以上的参与者中尤其明显。虽然如此,黄酮类消费也并不能抵消因吸烟和高度饮酒所导致的高死亡风险。到目前为止,为健康更好的选择就是戒烟和减少酒精的摄入。
目前尚不清楚黄酮类化合物如何降低疾病风险。一些科学家认为,他们的抗炎特性可能很重要:黄酮类化合物已经被证明具有抗炎作用并改善血管功能,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它们与心脏病和癌症的死亡风险降低有关。
优点和局限
这项研究具有显着的优势 - 尤其是大量参与者和长期随访时间。科学家们还捕捉到了广泛的特征,生活方式因素和其他相关信息,以帮助完善他们的分析并减少统计噪音。
但是,研究总有局限性。例如,①该研究是观察性的,这意味着不可能最终证明黄酮类化合物会导致死亡率和疾病风险的降低。②黄酮类化合物有可能是“其他未观察到的和潜在保护性饮食因素的标志物”。③该研究仅在研究开始时记录了饮食信息; 在接下来的20年里,参与者的饮食有很大的变化。
总之,这项研究增加了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有利于保护健康的观点。然而,与以往一样,科学家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反正吃多点水果和蔬菜也不会造成伤害。
整理与撰文 l Ricky
参考文献丨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1622-x
图片来源丨pixabay
本文为“丁丁伴你行”原创,若要转载,请联系微信号:DDYLMDT。转载请保持原文完整性及标明来源。
黄体酮又称孕酮激素、黄体激素,是卵巢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孕激素。在排卵前,每天产生的孕酮激素量为2~3mg,主要来自卵巢。
排卵后,上升为每天20~30mg,绝大部分由卵巢内的黄体分泌,黄体酮可以保护女性的子宫内膜,在女性怀孕期间,孕酮激素可以给胎儿的早期生长及发育提供支持和保障,而且能够对子宫起到一定的镇定作用。
另外,孕酮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都是相当重要的女性激素,雌性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促使女性第二性征发育成熟,而孕酮激素则是在雌性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成熟,两者之间有协同作用。
黄体酮不足时,女性身体有何表现?
怀孕困难
黄体酮也是孕激素,如果黄体酮分泌不足,怀孕就很困难,同时,怀孕期间的女性应该多服用黄体酮,因为它可以保护女性的子宫和胎儿。
孕酮分泌不足,雌激素就会紊乱,子宫内膜就会越来越薄。女性怀孕也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及时补充黄体酮非常重要。
体虚
为什么更年期前后的女性会身体虚弱,出冷汗?大多是体内黄体雌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孕酮减少所致。
所以,如果体内孕酮不足,就会出现雌激素紊乱,所以人就会出现体虚、出冷汗的症状。此时要注意补充体内的黄体酮,避免黄体酮过低对女性健康的影响。
月经失调
很多女性月经不调,有时会提前延迟,月经量发生异常变化,大部分是体内黄体酮分泌不足引起的,因为女性来月经是因为雌激素和黄体酮 *** 女性的子宫内膜。
月经期间,体内激素水平会下降,子宫会不断收缩,导致月经顺利排出,如果体内的黄体酮紊乱或分泌不足,就不会 *** 子宫,从而导致月经异常。
胸部下垂
年轻的时候,因为雌激素的增加,身体分泌更多的黄体酮,女性的 *** 会很坚挺。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孕酮呈下降趋势,让你的 *** 变得不那么坚挺,逐渐出现下垂的迹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朋友要注意补充你体内的黄体酮,避免 *** 下垂。
5种带有“天然黄体酮”的食物,女性过了50岁,经常吃或有大作用
大豆
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大豆异黄酮、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所以适当吃一些大豆或豆制品也能给身体带来好处。
其中大豆异黄酮是一种类似于女性孕酮的物质,所以女性朋友如果想维持体内充足的孕酮,建议经常吃一些大豆或豆制品。
桑葚
桑葚是滋阴补血、乌发明目、滋补肝肾的“大师”,也是最受女性欢迎的水果之一,首先,我们来看看桑葚的营养成分。
桑葚含有黄酮类、硒、β-胡萝卜等物质,能使皮肤嫩滑,增加人体免疫力。
桑葚含有丰富的铁和维生素C,有利于红细胞的造血功能、供血、肾损伤和内分泌平衡。
核桃
说起核桃,很多人都知道核桃有补脑的作用,营养价值很高,的确,如果平时能多吃核桃,不仅能起到补脑的作用,还能保持体内激素的稳定。
因为女性到了50岁以后,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开始出现退化的趋势,体内的激素也会流失,而经常吃几个核桃也能起到延缓孕酮流失的作用。
无花果
无花果富含维生素E、C等物质,其水溶性膳食纤维可改善消化功能,无花果具有抗氧化作用,其中抗氧化成分含量较高,有助于保持年轻,看起来更年轻。
无花果中有特殊的营养成分,可以减缓黄体酮的流失,提高自身素质。50岁以上的女性,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吃点。
蓝莓
浆果类食物对女性健康非常有益,比如蓝莓,其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胡萝卜素、维生素A等成分,可以起到很好的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作用,减缓衰老速度。
女性不希望体内的黄体酮流失太快,不妨在日常生活中适量食用,这样有助于补充所需的黄体酮,减轻身体压力,供应所需的其他营养。
不知道以上食物是否有你爱吃的呢?
人福医药中药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湖北日报讯(记者张真真、刘洁、通讯员孔娜、陈鹏)9月21日获悉,人福医药自主研发的1.2类中药创新药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于近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批准。这是人福医药继1类化药苯磺酸瑞马唑仑、磷丙泊酚二钠之后,获批的第3个1类创新药。
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用于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数据表明,该胶囊可溶解0.5-1cm的结石,排石效果较为显著。目前,排石的治疗药物在国内获批上市的较少,结石患者需求较大。该药品上市,将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据悉,该药采用现代先进工艺进行中药提纯,在“广金钱草”单味中药材中,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技术,分离纯化广金钱草总黄酮部位,以该有效部位组方研制开发成中药制剂。
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项目于2001年开始立项研究,于2007年获得临床批件。临床研究期间,公司完成了广金钱草总黄酮提取物及其制剂的工艺优化、有效成分结构确证、质量标准提升、稳定性研究,并完成I期-III期临床样品的生产,及生产规模工艺验证等研究工作。
之后,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案,完成1000多例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药适应人群广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于2021年6月申报上市。
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市级3项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支持,申请国内外专利49项。截至目前,已授权专利18件,包括中国发明专利15件,中国实用新型专利1件,美国发明专利1件,澳大利亚发明专利1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相关链接>>
3年3个1类创新药获批 人福医药为何当得“尖子生”?
创新药,被誉为医药行业“皇冠上的明珠”。3年内,人福医药接连上市3个代表新药研发更高水平的国家一类新药,在全国屈指可数。
创新药研发有多难?医药行业内有三个“十”的说法:十年研发周期,投资十个亿,仅10%的成功率。
“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从立项到获批,经历了21年。尽管中间有过波折,但我从未动摇过,坚信一定可以,也一定要做出来。”9月21日,人福医药集团总工程师李莉娥说。
从“0”到“1”蹚出一条路
广金钱草始载于《岭南草药志》,“现代缪永祺谓金钱草,治疗膀胱结石甚为奇效”。但其中什么成分起奇效,并不可知。
研究人员通过6项药效学试验,发现广金钱草中的总黄酮,具有利尿、促排石、消炎、镇痛等作用,并确定和推断了广金钱草总黄酮中16个黄酮类化合物的名称和结构。
中药成分多、功效多,单一成分往往难以评价中药产品质量。为此,研究团队选取了上述其中5种具有代表性、含量高的黄酮类有效成分,作为该药品提取物和制剂的质量标准。
鉴于之前少有人做这类研究,5种成分,有4种是买不到的。
买不来,就自己提取。这4种成分的结构和极性很接近,分离提纯相当困难,但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成功提取出来,并开发了“一测多评”法。
“我们确定了5种成分之间的含量关系,之后检测总黄酮类药品,只需要测量其中1种成分,就知道其他4种的含量。”人福医药医药研究院中药所负责人冯芸说。
根据要求,1类中药创新药炽灼残渣标准要小于1.2%,“在实验室是达标的,但到了生产线中试,含量总是超标。”冯芸说,为了观察哪个环节出的问题,曾有70多个小时没离开实验室。
最终,团队花费2年时间,将炽灼残渣含量控制在0.7%左右。
“每一步都是从‘0’到‘1’,硬生生蹚出来一条创新药研发之路。”李莉娥说。
研发投入年增长10%以上
2020年,人福医药自主研发的新型 *** 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获批,实现湖北省化药一类新药零的突破,同时打破国内外临床镇静药物领域近30年无创新药上市的局面;2021年,注射用磷丙泊酚二钠1类新药获批。
3年3个1类创新药上市,人福医药为何当得“尖子生”?
“做创新药研发,就要坐得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吃得下苦头。” 李莉娥说。
人福医药曾连续多年,投入十几亿元进行研发创新,没有出任何成果,但丝毫没有影响人福对新药研发的投入力度。
“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从立项到获批,经历了21年,体现了我们坚定创新研发的决心和定力。”人福医药集团董事长李杰说。
今年上半年,人福医药研发投入4.2亿元,同期增长12.51%。2019年、2020年、2021年人福医药研发投入分别为7.6亿元、9.4亿元、10.5亿元,占公司医药工业收入10%以上,研发投入年增长达10%以上。2021年,人福医药还在集团医药研究院框架内,成立创新药物研究院,聚焦创新药及高端仿制药。
除了高投入,人福医药还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仅去年就引进高层次人才近百人。目前,公司有1700余名研发人员,其中博士190余人,硕士850余人,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11%。
“建立‘四位一体’研发体系的人才梯队,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比如研究、开发、临床研究、注册等新药研发的4个阶段,都由专业人士来做。”李杰说。
在研1类创新药项目20余个
依托人才引领作用,人福医药打造了创新小分子药物、口服缓控释、透皮给药、特殊药品防滥用、口腔黏膜给药、长效微球和脂质体等多个创新研发技术平台,还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清华、北大、复旦、武大等30多家科研院所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目前,人福医药共有在研产品200多个,在研1类新药20多个,24个项目被列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获得110多个美国ANDA批准文号,拥有570多个药品生产批文,其中40个独家品规产品,319个产品进入2021版国家医保目录,142个产品进入2018版国家基药目录。
其中,一类生物药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正在推进Ⅲ期临床;一类化药RFUS-144注射液、一类中药白热斯丸等获批开展临床试验。人福医药有望在化药、中药和生物药三大领域均有国家一类新药审批上市,实现创新药、首仿药和其它仿制药梯队合理布局的研发创新格局。
撷取创新药这颗“皇冠明珠”,人福医药蓄势待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刘洁 通讯员 孔娜 陈鹏)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哈佛大学20年研究证实:多吃含类黄酮的食物,或能远离老年痴呆人老了之后,身体各个机能都会明显退化、老化,大脑也同样会衰老,进而导致人的认知能力下降,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比如老年痴呆症,这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一大原因,而治疗老年痴呆症也是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
目前治疗老年痴呆症并没有有效的 *** ,而人体的认知能力下降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因此只能尽早干预,延缓痴呆的发生。
近日,针对延缓老年痴呆,哈佛团队有了新发现:简单的饮食改变或许能帮助防止认知能力下降!
一、哈佛新研究发现:类黄酮可预防老年痴呆
近日,一项发表于知名杂志《Neurology》上的新研究发现,每天饮食模式当中含多种颜色蔬果的人,可明显降低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从而预防老年痴呆症,原因与蔬果当中含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有关。
这项研究是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浙江大学的袁长征教授联合开展的,其中涉及7万7千多名中老年人,时间跨度长达20年。
论文页截图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黄酮类化合物?
简单来说,它属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茶叶、豆类等多种食源性植物中,目前已发现种类超8000种,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而抗氧化剂不足可能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在这项研究当中,一共调查了49493名(平均年龄48岁)的女性和27842名(平均年龄51岁)的男性,随访了20年。这期间完成了5-7次的食物频率调查问卷,通过计算平均膳食摄入量,评估了黄酮类化合物与随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的关系。
最终发现:黄酮类摄入量更高的一组(600mg/天)比摄入量更低的一组(150mg/天),认知能力下降风险降低了20%。
可知,类黄酮确实有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大家可以适当多吃类黄酮食物。
二、类黄酮还可预防癌症和心脏病
而多吃类黄酮食物,其实除了可预防老年痴呆外,还能预防癌症和心脏病。
2019年,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的一项研究,调查了50000多名丹麦人的饮食习惯,分析了其长达23年的饮食、癌症和健康队列的数据,最终发现:多吃富含类黄酮的食物,有助于降低心脏病、癌症的患病几率,尤其是有抽烟、饮酒习惯的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摄入类黄酮食物不能抵消吸烟的死亡风险,如果想要身体健康,最直接有效的 *** 就是远离烟酒。
三、如何正确补充类黄酮食物
看到这些研究成果,相信大家对类黄酮都有着极大的“好感”,都想知道究竟哪些果蔬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别急,这就给大家娓娓道来。
首先,类黄酮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想要知道哪些蔬果当中含量高,最简单直接的判断方式就是看色彩的鲜艳程度。一般来说,蔬果如草莓、辣椒、橙子等鲜艳的色彩都归功于类黄酮的作用。
而详细点来说,类黄酮有很多亚类,不同的食物当中含的亚类含量也不一样,如:
花青素:红色、蓝色、紫色浆果
黄酮醇:西兰花、茶、苹果、洋葱
黄酮类:辣椒、欧芹
黄烷酮:柑橘类水果
异黄酮:豆类
所以,大家如果想要补充类黄酮,就要尽可能地保持食物的多样化,这样营养才能更加均衡。
不过,任何东西再好,也要注意控制摄入量,过量了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那么,类黄酮一天摄入量多少合适呢?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来看,成年人一天黄酮类的更佳摄入量为600mg。给大家列举几个比较常见的富含类黄酮的食物,其中:
欧芹中黄酮含量为:200mg/100g;
红甘蓝中花青素含量为:200mg/100g;
绿茶中黄烷-3-醇含量为:130mg/100g。
总的来说,很多蔬果当中都富含类黄酮,大家可以轮换着吃,一般保持均衡饮食就可以摄入足够数量的类黄酮。
四、三个时期正确预防痴呆症
据世卫组织统计,世界上每3秒就会有一个人被诊断为痴呆,其中以阿尔兹海默症为代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痴呆是这类人群的第二大死因,也就是说,老年痴呆除了会带走记忆,还是一位致命“杀手”。
其实有1/3的痴呆有可能被预防,通过增加大脑的认知能力储备,减少大脑损伤,降低大脑的血管炎症,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痴呆的发生。
1、生命早期:好好学习
一篇发表在Neurology的文章表明,不识字会导致痴呆的患病率提高两倍或三倍。
该研究作者提到:阅读或者家庭作业可以增强大脑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理解文字以及解决问题,大脑会灵活起来,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
需要提醒的是,观看小视频并不会使大脑灵活,还是鼓励大家平时多阅读。
2、人到中年:控制血压
很多人都知道,年龄是痴呆的首要危险因素,遗传也会影响患痴呆的风险,但这两个因素都是不可控因素。而在血管性因素中,尤其是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重要因素。
一项由爱尔兰国立大学高威完成的,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研究表明,对于高血压患者,通过服用降血压药物以及改变生活方式,患老年痴呆或认知障碍的风险可降低7%。
另外,《柳叶刀》The Lancet曾发表一项调查结果:中年时期的高血压,会改变晚年时期大脑的脑白质高信号体积,影响认知功能。
3、人到老年:多参加社交活动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一位研究者考察了玩非数字游戏(如下棋、打牌和猜字谜等)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70岁时玩非数字游戏频率高的人,在76岁和79岁时的总体认知功能更好。
日常应适量摄入类黄酮,有助于身体健康和预防认知能力下降。除此之外,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尽量做到不吸烟、健康饮食、少饮酒、多运动。还有。保护听力、避免肥胖、避免抑郁也有助于预防痴呆的发生。
参考资料:
<1>《这些“靓丽”的食物,既能“健身”,又能“健脑”...》.中国生物技术网.2021-08-01
<2>《预防癌症和心脏病?这些富含类黄酮的食物吃起来~》.上海科协 .2019-08-26
<3>《多吃含类黄酮食物,可能防变傻!哈佛科学家发现,吃更多的含类黄酮果蔬,与发生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降低20%有关丨临床大发现》.奇点网.2021-08-14
<4>《预防老年痴呆的最全面 *** ,涉及各个年龄段,收藏!》.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2020-06-0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科学家在苔类植物中 发现一种新黄酮类色素本报讯近期,植物食品领域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黄酮类色素,这种色素被命名为“auronidins”,这个开拓性发现对被命名为“anthocyanins(花青素)”的黄酮类物质发起了挑战。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9月16日的知名期刊《美国科学院报》(PNAS)期刊上。
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类植物营养素,存在于绝大多数的水果和蔬菜中;和类胡萝卜素一起赋予水果和蔬菜丰富的色彩。
直到现在,科学家认为,随着植物从水中进化到陆地上,红色花青素黄酮类色素也逐渐进化出来。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对苔类植物进行了研究,苔类植物可能是最接近之一次陆生植物的植物。研究人员发现苔类植物种的红 *** 素不是花青素,而是一种全新的化合物。研究人员将这一种以前未命名的黄酮类化合物叫做“auronidins”。
苔类植物中只有这种“auronidins”的色素,而没有“anthocyanins”色素。这表明花青素的进化出现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早,而可能出现在苔类植物和种子类植物共同的祖先之后。这个发现对在植物进化过程中红色颜 *** 素的生理作用提出了疑问。
这个名叫“auronidins”的色素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它们呈荧光状,颜色可以从黄色/橙色变换到紫色。这种色素可以作为化学传感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以及食品和化妆品中的色素在未来得到应用。
另外,苔类植物可以在极端环境中很好的生存下来。这可能是这种“auronidins”的色素具有抵抗压力的作用,帮助苔类植物应对陆基上的压力,例如UV-B光、干旱以及营养缺乏。
(辛文)
黄酮类植物提取树脂HP-286#黄酮类植物提取树脂HP-286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体内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分为黄酮类、双氢黄酮类、黄酮醇类、双氢黄酮醇类、异黄酮类、双氢异黄酮类等。
在20世纪30年代即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VC活性,20世纪60年年代证实其具有抗油脂氧化活性,作为一种抗氧化剂使用。80年代则转向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及对老年病的防治功能上。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分布广泛,有文献记载约有20%的中草药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可见其资源之丰富。从植物中获取黄酮类化合物是很好的一种途径,经各种 *** 提取所得植物提取液常含有粘液质、色素等其他多种化学物质,且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的化学成分。
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进行分离不仅能减低源植物可能的毒性,提高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提高药效,改善中草药的质量,且还是研究植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种类、结构及活性的关键。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不同,表现出的生物活性各有差异,通过分离得到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普植提专用树脂可用于黄酮类物质提取,实现植物成分中有用物质的富集提取,可提升产品品质,该树脂产品主要用于:姜黄素和异黄酮提取;疏水性有机物分离;果汁脱苦;多酚回收;啤酒液脱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