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邻,看见你海外的家
留学生360°全景看房平台
就像
我们称呼韩国为“泡菜国”一样
如果说英国要在世界
美食地图上留下一个名号
那一定
就是Fishand chips“炸鱼薯条国”
腐国
不仅有百年老字号炸鱼联合会
还有国家炸鱼薯条奖
每年全英的炸鱼薯条店
都会为该奖项决一雌雄
要是能成为评委,想想就很激动啊
那么问题来了
一周里有六天都在吃的炸鱼薯条
炸的到底是什么鱼呢
在餐厅里拿到菜单
看到五花八门鱼的种类
绝对一头雾水
下面就邀请非专业级吃货
为大家解读下
(嗯,就是小编自己)
COD 真鳕
Cod是Fish&Chips中使用比例更高的一个种类,走在英国的街头,看见有行人拿着炸鱼薯条,那多数都是Cod。鲜嫩的鳕鱼肉质饱满弹牙,用它 *** 的炸鱼,外焦里嫩、鲜美可口。谁能想到冰岛和英国曾为了捕鱼海域爆发三次鳕鱼战争。
HADDOCK 黑线鳕
黑线鳕在炸鱼薯条的地位也不容小觑,或许是Haddock生活在更深海域的原因,它的肉质紧致,口感比Cod更甜,更醇厚(伪吃货小编没吃出来差别)。
PLAICE 鲽鱼(比目鱼)
Plaice是与鳕鱼同为最常见、传统的炸鱼品种,Plaice的肉质柔软细腻嫩滑,风味清雅。配上塔塔酱酸甜可口,值得一试哦。
LEMON SOLE 檬鲽(龙利鱼)
LEMON SOLE比鲽鱼的肉质更柔软,是常用于油炸的品种。但是比多汁的鲽鱼的肉质更有甜味,不知道和Haddock相比,谁的口感更胜一筹?
HALIBUT大比目鱼
Halibut是一种体型巨大的比目鱼,有些Halibut体长超过2米。它的肉质比鲽鱼老一些,Halibut是最近炸鱼薯条菜单里的新宠,吃遍了上面几种鱼类可以尝试新品种啦。
RED GURNARD 红鲂
Red Gurnard是广泛分布在新西兰野生鱼类的一种,身体是红色的,长了绿色或蓝色的胸鳍。Red Gurnard是长得好看又好吃的代表,肉质多汁,油脂含量低,油炸后鱼片紧实不散。
HAKE 狗鳕
Hake是一类无须鳕鱼,中文译名是狗鳕,不是具体某一种鱼。Cod和Haddock都是鳕鱼的一种,腐国人民把这炸鱼分的门儿清。
除去这几类鳕鱼,还有Whiting(牙鳕),是一种小型鳕鱼,肉质较细嫩;Pollock(狭鳕),体型比Cod稍小,在北美较常见,肉质接近真鳕。有哪位小伙伴尝遍了炸鱼可否讨教讨教这些鳕鱼的口感差别呀?
介绍完常见的炸鱼,接下来就要上重头菜了。
Skate(魟鱼)、Ray(鳐鱼)、Rock salmon(角鲨)等等,它们属于炸鱼薯条餐桌上的“猎奇”,在准备品尝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
Rock salmon是一种小型鲨鱼,肉质紧实,别有风味。Skate是一种软骨鱼,但是它时常具有氨气臭味(传说中的shi味儿),Ray作为魟鱼的近亲,同样是“重口味鱼”。
嗯,想法大胆的筒子们可以试试,连臭豆腐都接受无能的小编,还是乖乖的吃传统炸鱼薯条配塔塔酱吧。
虽然在外界看来,英国的食物难吃得要死,但这并不妨碍腐国人民对自己“美食”的推崇评比。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近2018年度的全英“炸鱼薯条”评选大赛已经决出了全国20强,并将在明年1月评出最终的冠军。
炸鱼薯条可谓是英国的国菜,不但本国人常吃,来到英国的外国游客也都免不了尝尝。虽然做法简单,但想做出让大部分人都满意的效果并不容易。
一年一度的评选活动由英国海鱼产业管理局(Seafish)主办。该竞赛旨在对炸鱼薯条行业的佼佼者予以表彰,并让公众了解更多优质的店家,
竞赛会从14个方面对炸鱼薯条店进行评选,包括:采购政策,菜单创新,员工培训,营销促销活动,菜品质量,服务水平等等。
现在已有20家鱼条店入围,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均有店家入选。
虽然都是卖炸鱼薯条,但各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些店已经有几十年历史,并且热衷慈善公益事业;有些菜品丰富,除了鱼条还出售鸡肉汉堡;有些是家族时代经营,并经常搞优惠;还有的店甚至在餐厅旁边开起了炸鱼薯条博物馆……
入围20强的餐厅将再参加两轮评选,会有神秘客人去各家用餐体验,最终决出10强直至冠军。
明年1月24日,将在伦敦举行全国炸鱼薯条大赛颁奖礼,揭晓最终悬念。
1932年的明信片在威尔士兰迪德诺的海边炸鱼薯条广告
问任何人英国的国菜是什么,你通常会得到答案,“炸鱼薯条”。这道标志性的菜肴当然很受欢迎:英国人每年从炸鱼薯条店消费约3.82亿份食物,其中包括约1.67亿份炸鱼和薯条,在英国,每个男人,女人和孩子每年大约吃三份。
如今,英国有超过10000家炸鱼薯条店,与1500家麦当劳餐厅相比,这道菜巩固了它作为全国更受欢迎菜肴的地位。但是,鱼和薯条是在何时何地发明的呢?它真的是英国菜吗?
油炸鱼是西班牙系犹太人的起源
炸鱼很可能早在8世纪到12世纪就已经存在了,当时犹太人, *** 和基督徒在摩尔人统治下的葡萄牙相对和平地生活。然而,摩尔人的统治在1249年结束,当时基督徒征服了这片土地,这与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相结合,迫使犹太人逃往葡萄牙等邻国。
然而,随着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和西班牙的伊莎贝拉从1496年开始将所有犹太人驱逐出葡萄牙,许多西班牙系犹太人早在16世纪就搬到了英格兰。
埃米利奥·萨拉:《将犹太人驱逐出西班牙》(1492年)
他们带来了他们的烹饪传统。其中一个传统是油炸鱼,它起源于在安息日(星期五晚上日落到星期六日落)吃东西的一种方式,当时禁止烹饪,因为面糊保留了鱼的味道和新鲜度。
这种食物很快成为热门,英国的犹太移民从挂在脖子上的托盘里出售炸鱼。早在1781年就有一份记录,一本英国烹饪书提到“犹太人保存各种鱼类的方式”。同样,在访问英国后,美国前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写了一篇关于尝试“以犹太人的方式炸鱼”的文章。
基础设施的改善普及了这道菜
到19世纪,炸鱼已成为伦敦相当受欢迎的菜肴。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他的著名小说《奥利弗·特威斯特》(Oliver Twist,1838年)中提到了“炸鱼仓库”,并在1845年的《人民先令烹饪》(A Shilling Cookery for the People)中给出了“炸鱼,犹太时尚”的食谱。
直到19世纪末,炸鱼才到达伦敦以外的家庭。这有两个原因:首先,北海的工业规模拖网捕捞允许廉价鱼类到达英国的各个角落,这意味着它成为整个英国工人阶级家庭的美餐。其次,连接港口和主要工业区的铁路线铺设在全国各地。炸鱼消费量因此飙升。
目前尚不清楚薯条来自哪里
英国达勒姆的比米什传统的英式炸鱼薯条店厨房和油炸锅
虽然这道菜的炸鱼来自哪里已经很清楚了,但不太清楚的是薯条是何时以及如何添加的。我们所知道的是,任何种类的土豆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达英格兰。
比利时声称自己是油炸土豆的发明者,据说在1680年的严冬,默兹河结冰,这使得捕鱼变得困难。结果,妇女们将土豆切成鱼的形状,然后用少许油炸以维持生计。
狄更斯再次被证明是一个有用的来源:在《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1859)一书中,他提到了“哈士奇薯片,用一些不情愿的油滴油炸”,这表明薯条在19世纪中叶肯定已经到达了这个国家。
炸鱼薯条店最早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
很难确定炸土豆在英国的确切到来时间,但到1860年,就有了之一家炸鱼薯条店。关于之一家店是哪家存在激烈的争论。一位名叫约瑟夫·马林(Joseph Malin)的年轻德系犹太移民于1860年在伦敦开设了一家餐厅,一直开到20世纪70年代。然而,1863年,在曼彻斯特,约翰·李开设的一家炸鱼薯条店生意兴隆。
在两场战争中,炸鱼和薯条都被视为鼓舞士气的食物
到1910年,英国约有25000家炸鱼薯条店。在之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保持开放,以提振士气,让家庭在家乡保持良好状态,总理大卫·劳埃德·乔治(David Lloyd George)确保炸鱼薯条不在配给清单上。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观察到了同样的做法,并将热腾腾的炸鱼薯条称为“好伙伴”。
在二战期间 ,当有消息说当地商店有鱼时,排队是司空见惯的事。1931年,布拉德福德的一家商店不得不雇佣一名门卫来维持秩序,而本土防卫义勇军则准备在训练营的餐饮帐篷中提供鱼和薯条,以备战斗。
传说,在诺曼底登陆日冲进诺曼底海滩的英国士兵会通过大喊“鱼!”并等待回应“薯条”来识别彼此!
关于如何提供炸鱼薯条的争论是无止境的
威尔斯附近的炸鱼薯条,萨默塞特郡,1978年
如今,炸鱼薯条店仍然遍布英国的每个城镇、城市甚至村庄。在英国,大约25%的白鱼和10%的土豆都是他们出售的。
星期五吃鱼的传统起源于罗马天主教会,因为他们相信星期五不应该吃肉。然而,其他传统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包装:在战争年代,纸包装意味着鱼和薯条被放在昨天报纸做的锥形容器中,但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担心食用与墨水接触的食物,这种做法被逐步取消。
调味品也因地区而异。传统上,炸鱼薯条与盐和麦芽醋一起食用,但人们也喜欢其他配料,如肉汁、咖喱酱和番茄酱。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英国的国菜将继续存在。
【在伦敦寻找 Fish & Chips】 炸鱼薯条绝对称得上是英国的国菜【在伦敦寻找 Fish & Chips】炸鱼薯条绝对称得上是英国的国菜。腐国人民对这条传统美食爱得深沉,在所有餐厅的菜单上基本都会有它的存在。英国从1988年起,甚至还设立了“国家炸鱼薯条奖”,每伦敦美食
英国一炸鱼薯条店受中国游客热捧,推中文菜单网站及小程序中国游客在海外总有一些奇特的关注点,例如英国的比斯特购物村,大部分到此购物的都是中国游客。而最近英国北约克郡的一家炸鱼薯条店也被中国游客带火了。
距离约克市中心6英里的Scotts Fish and Chips鱼条店为了应对蜂拥而来的中国客人,已经推出了中文版菜单。不少中国人都是慕名而来。
自从2015年中英两国领导人在英国品尝炸鱼薯条后,这道最普通的英国食物受到了更多中国人的追捧。虽然约克的这家店并不是当时被领导人光顾的店,但仍有不少中国游客前来参观。
据这家店的经理Roxy Vasai介绍,一周内,已经有超过100名中国游客到访。
店内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游客不但在此用餐,还有许多人在酒店顶层的餐厅内外与员工合影。
Vasai经理说:“有时候我们看到外边开来一辆大巴,我们数了下,先后下来40人,我们赶快做好接待准备 。”
“中国游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非常友好,脸上挂着笑容和快乐。”
除了翻译菜单外,该餐厅还在中国还推出了中文网站和小程序,以促进业务发展。
约克当地的城市宣传组织Make It York的大使Will Zhuang称,许多中国游客来到这里是受到了2015年中国领导人访英的影响。正由于这一点,许多中国旅游社已经将“体验炸鱼薯条”添加到行程中。
而如今,中国已经被约克列入了第二大海外游客市场。
我想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四本最薄的书,英国菜谱,美国历史,德国笑话,意大利战争英雄。
据说,炸鱼薯条不是英国人发明的!这不是让本来就不多的英国菜谱更是少了一页嘛。
当然除了炸鱼薯条还有另外一些东西,我们对它们一直存在着深深地误会~
炸鱼薯条
我们一提到英国食物,更先想到的当然炸鱼薯条了。
在2012年的一份"你认为什么东西最能代表英国?"的调查投票中,炸鱼薯条打败了披头士乐队、下午茶、莎士比亚、白金汉宫和英国女王,成为英国人心目中更高象征。
现在,每年英国人要消耗超过两亿五千万份炸鱼薯条。每年吃这么多,这得绕地球多少圈啊?
但是估计连英国人自己都不知道,这道“英国国吃”居然不是源自英国。
事实上这种炸鱼薯条源自西班牙和葡萄牙。据说炸鱼薯条是犹太人发明的。在犹太教规定中,一周的第七天是休息日,这一天不能工作。为了遵守戒律,就连食物都要提前一天进行准备。
于是他们把去了鱼刺和骨头的鱼,切成片后裹上湿面团,然后油炸保存,以便在休息日的时候食用。
16世纪的时候,这种食物被犹太难民带到了英国,并在英国流行起来。英国人民难过的飞起,更爱吃的炸鱼薯条都不是自己的了。
英式奶茶
说到“英式奶茶”,就情不自禁的吞口水,丝滑享受,让人欲罢不能。肥宅神仙水,伤心难过来一杯,烦恼统统被赶走。快乐源泉必须了解一下!
在英国喝着“英式奶茶”,真的是美滋滋啊!虽然叫它“英式奶茶”,但它却是中国人发明的!
在17世纪初期的香港,广州官吏林智贤,首创以加了牛奶的茶招待荷兰使节,这种独特的喝法旋即被带回了荷兰。1680年,约克公爵夫人又将时髦的荷兰式饮茶--在茶中加鲜奶、砂糖引进英国,一时蔚为风潮,尤其受到妇女们的喜爱。并成为了英皇贵族专供饮品。
感谢祖国为世界饮料业做出的贡献。
英国短毛猫
“我们一起学猫叫,喵~喵~喵~”
要说起在英国更受欢迎的动物,英国短毛猫绝对可以排到前列。它体形圆胖,四肢粗短发达,毛短而密,头大脸圆,性格温柔平静,对人友善,极易饲养。
实为吸猫撸猫爱猫人士更佳首选。它在英国很早的时候,就讨得了腐国人民的欢心。如今也是爱猫人士非常喜爱的优良品种,价格不菲。
就是这种蠢萌无敌、顶着大英Title的小可爱,居然也不是源自英国。
要说起短毛猫的祖先,那可真是“战功赫赫”,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帝国时期,它们就跟随着凯撒大帝一同征战。
它们靠着超强的捕鼠能力,保护着罗马大军的粮草不被老鼠偷吃,为保障军需后方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就在它们每天享受人们对它们褒奖的时候,有人把它带到了英国境内,虽然这里没有人知道它往日的辉煌,但它靠着极强的适应性,出色的捕鼠能力,迅速在英国站稳了脚跟,有本事的它,走到哪里都不怕。
就这样随着时间,它慢慢地演变成为了英国的“土著猫”。在英国悠闲的过起了喵大爷的生活。
英国管家
如果你是一个英剧迷,那你一定看过《唐顿庄园》,是不是人生梦想就是想有一个大管家 Mr. Carson, 他穿着笔直的燕尾服,头发梳得光亮,跟在你身后,随时随地都在等着你的吩咐。你有什么要求,他都会想尽办法帮你完成。
就是这么英伦风格浓郁的职业,万万没想到,也不是英国原生态!
事实上管家在西方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管家”一词最早的时候是起源于法国,后来流传到英国。英语的butler一词也是来源于法语中的bouteillier。
等传到了英国,这个职业被更加讲究的英国皇室制定了更加讲究的礼仪规范。让“管家”一词在各方面的传统中都烙上了明显的英国印记,并逐渐发展成为了整个服务行业的标准。
英国管
是不是刚看到这个乐器名字,觉得它一定是英国的乐器,想不到吧,它和英国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这是一种双簧管乐器。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Ⅲ"牧歌",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的开始部分,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都是用英国管来演奏的。
这个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因为这个乐器来自英国,英国管原名是法语 cor anglais,cor的意思是号角,anglais就是法语中的英国。所以它只是因为音译而在造成的美丽误会。
酒吧
首先必须给大家科普一下,在英语中,Bar,Club,Pub不是一样的东西,Pub是Bar的一个分支。
如果你在英国生活过或者旅行过的话,那你对于英国的酒吧文化或多或少应该有些了解。
Pub相比较Bar和Club来说要清净很多,大概就是一群人在喝酒,通常会配一份炸鱼薯条。就是大家坐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
就是这种对腐国人民来说再常见不过的社交场所,都不是英国人发明的。听到这里,是不是英国人民已经哭晕在地上了。
咳咳,言归正传,这个是由罗马帝国带来英国的。一千多年前,罗马帝国入侵到了英国海岸,他们把taberna(小卖部)和inn(小旅馆)带到了爱尔兰。
在那个年代,人们没有什么娱乐设施,于是慢慢地的小卖部成了人们聚集的场所,酒水也成了必卖品。这就是早期Pub的雏形。
我在这里悄 *** 的说了这么多关于腐国人民的小历史,小伙伴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腐国的小知识呢?欢迎在评论区尽情吐槽哦!
说到英国美食
估计去过英国的朋友都会头疼
英国有美食吗?
真没有!
But
大家又会有一个共同反应
Fish and chips
炸鱼薯条!
炸鱼薯条是英国国菜,说起它的历史也是扑朔迷离,人们了解的共识是这种美食具有四百年历史,属于多国民族小吃融合而成。
早在十七世纪,定居在英国的西班牙或葡萄牙犹太难民就把面粉涂抹在鱼表面油炸,他们管这种烹饪方式叫做“ Pescado Frito ”,今天在西班牙或南美古巴都还能吃到。
大约在同一时期,比利时发明了油炸薯片,并很快在法国流行起来,随后英国人也开始效仿。
进入工业革命后期,人们迫切需要一种高热量快捷食品来缩短用餐时间,于是汉堡包诞生了,炸鱼薯条也诞生了,
至于炸鱼和炸薯条具体是什么时间凑到一个盘子里的,至今没有人能说清,也许又是为了书写历史,人们把1860年在伦敦开设的之一家炸鱼薯条店作为这个美食里程碑的开端。
很多国内文章介绍惠特比是英国炸鱼薯条的故乡,也许这只是个形容词,英国人好像并不这么认同,
但我想来惠特比曾经辉煌的捕鱼业或许带动过这道美食的发展,此次我们来惠特比专程到火车站旁英国唯一米其林炸鱼薯条餐厅品尝纯粹的英国国菜。
既然是米其林级别的餐厅,服务自不必说,服务员热情地介绍了鱼品和配菜,
例如黑线鳕鱼最为上口,是当地人们的不二首选,北约克郡的习惯是要配豌豆或豌豆糊佐餐,到了英格兰中部更喜欢用咖喱酱作为调味品等等。
当焦黄的菜品端到眼前,充足分量体现出餐厅的诚意,炸鱼的表层面皮已经被油渍浸润了,
轻轻拨开,夹起鱼块慢慢入口,顿感美味的喜悦在口中震荡,嫩滑的鳕鱼让舌头感动到抽泣,我觉得整个人立刻堕落到这个美味里不能自拔。
仔细想想看,炸鱼薯条大发展的维多利亚时代哪有今天这么如此高大上的餐厅选择,那时产业工人只是用报纸打包着边走边吃,属于再平淡无奇的大众美食,
甚至在二战物资紧张的时刻,这也是为数不多没设配给供应的食物之一,诺曼底登陆时,有的英国连队通过Fish和chips口令相互识别,多么契合生活的应用。
今天,大约有一万多家炸鱼薯条店遍布英国和爱尔兰,无论是国宴、婚礼、街头小店都可以吃到这种美食,就像英式下午茶那般,早已融入了英国人的血液,成为英国人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
请牢记,到英国旅行一定要品尝地道的英国国菜,炸鱼薯条!
经理Roxy Vasai在店门前拿着炸鱼薯条。(图片来源:卫报)
【欧洲时报8月24日刘望山编译报道】英媒称,英国约克郡附近的一家炸鱼薯条店开通了微博和微信社交媒体账号,并推出了中文菜单和中文网站,赢得了大批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英国《卫报》8月23日报道称,英国的炸鱼薯条业正在衰落,因为千禧一代更喜欢面筋汉堡和夏威夷鱼生饭等“网红”美食。不过,约克郡的炸鱼薯条店Scotts Fish and Chip却找到了吸引顾客的新方式:将菜单翻译成中文。不仅如此,他们还创建了中文网站,在微博和微信上推广美食。一周之内,这家店接待了100多位中国游客。
周四的午餐时段,Scotts经理Roxy Vasai说光顾他们的中国顾客人数暴涨。“我们看到外面开来一辆大巴车,就大声喊‘他们来了,20人、30人、40人,得赶紧做好准备。’”她说,餐厅员工想让中国游客感到宾至如归,厨师和服务员经常与中国顾客 *** ,“我们很开心,也让他们感觉很受欢迎。他们喜欢拍照,发给亲朋好友看。”
Vasai说大家都没想到餐厅会有这么高的人气,一些员工已经开始学习中文。她表示:“我们已经开始学习说‘谢谢你’和‘再见’,以后还会说更多。不会就问,中国顾客都会告诉我们的。”
店内的中文菜单。(图片来源:卫报)
这家餐厅位于约克西南,距离市区6英里,旁边就挨着一家麦当劳。不过麦当劳的人气可没有炸鱼薯条高,至少中国游客是这样。餐厅老板Tony Webster说,很多东亚顾客选择12.5英镑的鳕鱼,配上一品托约克苦啤酒。也有人不喝啤酒,而是要一杯热水泡茶喝。
“我们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他说,“中国人很在意口碑,所以我们选择学习中文,并入驻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这招似乎对我们挺有用。”
根据英国旅游局统计,访问英国的中国游客数量在过去五年增长了89%,2017年中国游客数量高达33.7万。2014年12月和2016年6月,曼彻斯特分别开通飞往香港和北京的直航,此后英格兰北部涌入了大批中国游客。据曼彻斯特机场数据,往返于中国和英格兰北部的旅客数量达到70万,往返于中国和约克郡的旅客数量也达到了22.4万。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为英国企业带来了利好。中国游客出手阔绰,在英旅游期间人均花费为2059英镑,是其他国家游客花费的3倍还要多。
位于伦敦郊外卡兹顿路边、名为“卡兹顿之犁”的酒吧,是一座两层楼的小酒吧。在拥有6万多酒吧、“酒吧文化”享誉世界的英国,显得极为平常,但因前首相卡梅伦经常光顾,“首相酒吧”之名不胫而走。图为获得该酒吧经营权的张羽(左)与酒吧原老板史蒂夫·霍林斯(Steve Hollings)在吧台前交流。(图片来源:中新社)
Andrew Speke在北纬55度旅游公司工作,负责带中国游客在伦敦体验美食之旅。他表示,炸鱼薯条是中国中产阶级游客群体的必选项。“原来中国游客坐大巴车游遍全欧洲,在郊区的中餐厅吃饭,但那种日子已经过去了,”Speke说,“我们的顾客都是来自中国一二线城市的中产阶级。他们看过《唐顿庄园》和《神探夏洛克》,想要体验纯正的英伦风格。”
Speke表示,中国游客与其他国家游客不同的是,他们并不排斥用薯条蘸醋吃的建议。他说:“在北京和石家庄等北方城市,醋比酱油更受欢迎。只有在南方城市和香港,人们才喜欢用饺子蘸酱油吃。”他还提到,中国人似乎以为英国人每天都吃炸鱼和薯条,“有时他们问我,为什么每天这么吃还不长胖。”
此外,中国游客不太理解为什么英国食物都是凉的。“我们早上吃麦片,中午吃三明治,他们就会觉得很奇怪。中国人可能会早上吃面条,中午再大吃一顿。他们吃的凉菜一般口味比较重,比如腌黄瓜或是很辣的小菜。他们估计吃不惯凉的肉饼。”
虽然中国游客经常热衷于品尝英格兰的美食佳肴,但他们并不一定非常喜欢。从北京来到曼彻斯特的20岁学生刘子欣(音译)告诉《卫报》,她发现在约克吃的炸鱼薯条与“中华美食”相比有点“乏味”。24岁的学生朱琼阳(音译)来自河南,她也表示:“我们不喜欢油炸食品”,不过喜欢吃英国的巧克力蛋糕和奶酪。
英国炸鱼业者联合会主席Andrew Crook表示,他并不知道有餐厅推出了中文菜单,“不过这是一个极好的主意。”他已经向一些中国、日本和越南炸鱼薯条店提供了建议,告诉他们如何保留英国风格。他认为中国是一个迅速增长的市场,“中国人在电视上看到极具英国风格的一幕,人们在酒吧喝啤酒,吃炸鱼薯条,他们自己也想体验一下。”
【“边界观察”是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赵萱在界面新闻开设的专栏,基于田野调查经历,讲述他对于全球边界地区的观察和思考。】
自伦敦往西,沿大西部铁路一路行进,不到半天便可到达德文郡的郡治埃克塞特(Exeter),从本地的圣戴维斯火车站走出,拥挤的停车场被四周零星的商铺所包围,一间名为“卡尔玛”的印度餐厅是能遇到的之一间餐馆,紧挨着古朴的大西部旅社。
到达英国之前,我曾在一本旅行手册上读到印度菜已经取代炸鱼薯条(fish and chips)成为全英更受欢迎的食物,着实让人感到意外。要知道,炸鱼薯条的大名早在我小时候学习《新概念英语》时便已耳闻,难以想象这样一道英国国宝级的菜肴居然会输给印度的“舶来品”。
埃克塞特是一座只有10万左右人口的小城,但据2019年7月的网上统计(trip advisor),这里居然存在至少23家印度餐馆,尽管不少英式餐厅都会提供炸鱼薯条,但主打炸鱼薯条的餐厅却不到5家。
在本地的钟楼一侧,有一间以“炸鱼薯条”命名的小型餐吧,极不起眼,但这却是本地最有名的炸鱼薯条,可我几次路过都见其大门紧锁,门上挂着“闭门”的牌子。一天临近中午,我见到一位中年男子抽着烟,斜靠在门口,便上前询问餐厅是否营业,男子回答道:还没到时间,还得20分钟。于是,我便与他攀谈,才知道他就是餐厅的店主,而他每天遵守着严格的营业时间,午餐仅在中午12点-2点提供,而晚餐则是在下午4-6点。这是一家40多年的家族餐厅,几代人共同经营,而营业的宗旨让人印象深刻:支持本地的渔业和农副业。也因此,该店所选取的食材坚持来自本地的供应商,进而希望投射出一个极富共同体感的英国本地社区与社群。
一轮有关天气的寒暄之后,我问道:“为什么这里这么多印度餐厅?是不是印度菜比较流行?”
店主说:“没错,印度菜现在应该是现在英国更流行的食物,可以排到之一。你是中国人吧?中国菜也不错,我们旁边就有一家,大概可以排到第二。”他的回答和书本上写的毫无差异。
“那么炸鱼薯条呢?”我接着问。
“炸鱼薯条嘛,还是很流行,人们也很喜欢,但是……”他左右晃了晃身子,摆了摆手,“有时第二,有时第三。”但没能讲出令人信服的原因。
临近中午12点,我问店主是不是可以开店了,他看了一眼钟楼,“还差5分钟。”
和店主的一番交谈引起了我对印度菜风靡全英的兴趣。早在1809年,之一家印度餐馆便已在伦敦诞生,而在19世纪之前,事实上英国人已经可以广泛地接触到以咖喱为代表的印度食物,大多由一批小型的咖啡馆所提供。例如,早在1747年,有关印度咖喱和肉饭(pilau)的食谱便已经在英国出版,由这类咖啡店的经营者所编写。
早期的印度菜品都是由以商人群体为主的印度移民带来的,例如之一家餐馆便是由一位名叫迪恩· *** (Dean Mohammad)的印度商人所创立的。在这一时期,印度菜的烹制方式大多源自家传,没有什么统一的规范。而印度菜本身就是以大量的调料和混合型的煮菜为主,这也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创新可能性,大量的英国人也开始尝试加入到印度菜的烹饪和经营中来。
在印度菜传播的初期,英国人将这些流行于咖啡馆或家中的平民食品看作是 *** 性的辛辣食品,到了19世纪中期,英国皇室在频繁地处理印度事务的同时逐渐接受了印度菜,印度菜开始在英国的中产阶级内部传播,其 *** 性的味道也被表述为别有风味的芳香和口感。
进入到19世纪中后期,由于印度本土爆发了反抗英国统治的抵抗运动,印度菜在英国的发展也随着政治局势的变革渐入低谷,直到20世纪的到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饱受疮痍的英国社会主动或被动地需要放下帝国的身段接受来自前殖民地以及广大世界的新事物,印度菜再次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大批从印度、孟加拉等地而来的移民和避难寻求者涌入英国,他们不仅“占领”了以伦敦东区为典型的平民社区,也挤进了英国的餐营业。
20世纪40年代,许多印度移民开始重新开办咖啡馆和小饭馆,以此作为居留的主要生计。但真正的冲击出现于70年代,从1971年开始的孟加拉移民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影响显著大于印度人的影响——实际上孟加拉人经营着当时65%-75%的印度餐厅,但印度与英国、印度菜与英国社会却因为殖民历史所带来的深刻联系而成了一条可被南亚移民广泛利用的神奇纽带。
不再是小商小贩式的经营模式,也不再是千差万别的家庭工艺,70年代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印度食品工业在英国正式出现。
英国本土一度匮乏、单调、简易的食谱在印度菜的传播之后变得多元化,来自于东方,极富传统与底蕴的香料运用智慧让英国人耳目一新。而印度的辛辣风格开始不再拘泥于口味,而是与人们身体健康相联系,例如生姜的使用。
在上述的背景中,不可忽略的仍然是强大的移民传统和隐藏其后的政策实践。1945-1975年间,临时移民劳工项目(Temporary Migrant Worker Programs, TMWP)在欧洲地区盛行,在大量廉价的、富有活力的非欧洲移民到来的同时,欧洲本土的文化景观也在发生悄然的改变。
以蓝领工人为主体的南亚移民群体自然而然地与英国本土的工人阶级文化相契合,而在此之前,炸鱼薯条这一类的平民食品正是这一阶级的标志之一。
如今,超过100万的印度移民生活在英国,全国有超过1万间的印度餐厅,雇员超8万人的,带来的是每年35亿英镑的营业流水和每周250万人次的客流量。早在2004年,与印度菜相关的食品工业已经在英国食品工业中占了超过三分之二的比重,毫无疑问已成为英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都伦敦拥有的印度餐厅的数量甚至已经超过了印度本土的孟买和新德里,并且其中有着6家米其林更高星级的印度餐厅,高居各类外国餐馆的第二位(仅次于法国餐厅),印度菜显然已经不再限于平民食品。
毫不讳言,英国的印度菜不仅比印度的印度菜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同时也比炸鱼薯条和英式早餐更能表现出英国的传统。
离开埃克塞特之前,我特意拜访了位于车站附近的“卡尔玛”印度餐厅,老板热情周到,尽管不断地接听 *** ,招呼着后厨,并与 *** 推广的商家讨价还价。餐厅的侧门与大西部旅社相通,可以直达旅社一楼的吧台,大批刚下班的铁路工人准备迎来傍晚的美好时光,而钟楼旁的“炸鱼薯条”早已停业,废弃的外带餐盒上落满油星,上面清楚地写着这样的标语:“国民挚爱”(The Nation’s Favorite)。我突然想起店主对我讲的最后一句话:“不管怎样,人们最终总会回到炸鱼薯条。”这背后的滋味需要细加品尝。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调查显示炸鱼薯条不是英国人点外卖的更爱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 炸鱼薯条被不少人誉为“英国无可争议的国菜”。然而近日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它已不是英国成年人点外卖的更爱,取而代之的是中餐。
“舆观”民意调查公司受英国泰晤士电台委托,在本月8日至9日就个人喜欢的外卖餐食调查超过1700名英国成年人。据英国《泰晤士报》16日援引调查结果报道,25%的调查对象选择中餐,占比更高;炸鱼薯条紧随其后,占比19%;之后为印度菜、比萨饼,分别占比17%和13%。
这是2012年7月23日在英国伦敦尤斯顿火车站旁一家餐馆拍摄的英国传统食品炸鱼薯条。新华社记者王申摄
依据这项调查,英国人对炸鱼薯条的喜爱程度明显存在“代沟”。在18岁至24岁的受访者中,中餐和比萨饼是更受欢迎的外卖餐食,仅7%的人青睐炸鱼薯条;25岁至49岁人群中,喜欢炸鱼薯条的比例升至10%;50岁至64岁人群中,这一比例进一步增至22%;65岁及以上人群中36%首选炸鱼薯条。
据英国媒体报道,炸鱼薯条作为英国传统美食,其烹制使用的葵花子油、鳕鱼、马铃薯和面粉这4种食品原料均无法在英国自给自足,主要依靠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随着俄乌冲突持续,英国炸鱼薯条店的经营成本不断上升,有的甚至陷入食材断供危机,已经出现一轮倒闭潮。(王鑫方)